“發展”“監管”兩相顧
政策寬松規范不松
“針對市場特殊情形下的經濟政策,是一種臨時的扶持性措施,實施起來會相當謹慎。”鈕建平說,不會因為政策空間寬松了,而放松基本的監管職能。
例如參加2008年度年檢的企業,因受宏觀經濟影響已逾期出資的,經企業提出申請,經核實和批準后可允許企業適當延長出資期限。但是對申請企業的資格工商部門將嚴格審查,對有意抽逃注冊資金,或是本身經營情況已有重大問題的,將會徹查到底。
在“柔性執法”的同時,工商部門還積極采取了一些相應的預警監控措施,保證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不受影響,確保工商執法監管效能得到提升。據了解,浙江工商系統目前使用的企業網上年檢系統的設計與運用在全國屬于領先,很多外省市都參照和學習了浙江的經驗。它的特點是從技術層面設置多道功能模塊,由系統對企業申報的年檢數據進行分析監控,筑起一道“防火墻”。
記者在省工商局現場看到了年檢審核的過程:當企業年檢審核員選定一家企業之后,網檢系統首先搜索和讀取該企業的信用信息記錄,系統就自動調取一些警示性的信息,例如“注冊資本分期出資尚未到位”等,提醒年檢審核員注意。
這個系統還可以通過核對企業填報的內容數據相互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和上一年度數據間的比對,發現存在的問題。一般企業的審核的項目達15大項300余個數據,涵蓋工商年檢所有應當審查檢查的范圍,而特殊行業、特殊類型企業的審查核對范圍則更廣泛。
此次引起外界極大關注的“工商新政”中,還放寬了對企業年檢材料的要求。對參加2008年度年檢的企業,除外商投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投資、擔保、典當、人才中介及培訓等特殊行業企業、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間新設立的實收資本在200萬以上(含本數)的公司,以及三年內有違法出資行為的公司需要提交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外,其他企業一般情況下免予提交審計報告。
這個“免予提交”的政策,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實惠是節省開支。省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會計報表審計須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會計事務所出具,費用少則上千元,多則幾十萬元。
工商部門希望,這樣的做法可以將“減輕企業負擔”真正落到實處。“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系統的完善,工商部門企業登記監管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希望,在規范履行企業年檢職責的同時,能推動監管方式的一些創新。
在外界看來,企業遭遇特殊困難的時候,工商部門對其初次的輕微過錯不做處罰,不輕易吊銷營業執照,不過分嚴格地追繳,事實上是讓企業“喘一口氣”。
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專家對這樣的做法也很感興趣。他們認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要對政府監管的職能進行全新的理解,更需要一種“致力于推動發展的監管”:在企業面臨國際國內雙重挑戰的形勢下,既要牢固樹立科學監管理念、規范市場秩序,又要做到服務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權益。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