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中不到一成是煙臺人
90%以上企業從事“高科技”
[詞解] “海鮮”,海歸之中的明星,回國后大多受到重用者。 [潛力指數] ★★★☆☆
部分海歸“水土不服”,但更多海歸的事業則是“如魚得水”。打開煙臺留學創業園的海歸人員檔案,這個人才群體,許多身懷絕技,從他們之手推出的一個個高新技術項目,常常給世人帶來無比的驚喜——
由留美博士黃龍崗擔綱研制開發的ODT數據光傳輸和ORS光網絡傳輸等電信傳輸產品,一改過去網絡中的傳輸速度及上載質頻的局限和不足,并開始崛起于世界光電傳輸與控制領域;
留俄博士劉傳利,自前年來到開發區創業園之后,夜以繼日攻堅不息,終于研制開發成功了常溫硫化技術生產橡膠補片,不僅填補國內此項技術的空白,而且產品遠銷海內外……
記者采訪獲悉,在2008年度第二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申報過程中,煙臺“海歸園”組織了12家企業申報,其中有7家企業已經入圍,入圍率約為58%,共獲科技部創新基金230萬元,分別占山東省入圍企業總數的33%和資助總金額的33%,位居山東省第二位。
煙臺留學創業園有關專家表示,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海歸們創業成功率較高,特別是那些擁有在海外知名企業或規范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的海歸。他們不僅熟悉東西方文化,更了解國外大公司Cye.com.cn的管理模式,在創業時能較容易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帶領企業與國際接軌。他們完全可以是中國國際化的先鋒力量,是中國和世界打交道的最好的生力軍。
記者了解到,“海鮮”之中,獨資創辦企業的約占10%,與他人合資的占90%左右。90%以上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項目。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生物工程、醫藥、精細化工、IT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他們的年齡多在30至45歲,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英國、瑞典和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其中70%在國外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海鮮’的整體生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屬于煙臺的白領或金領階層。他們消費觀念超前,消費水平也較高,80%擁有私人轎車。”在幸福開辦汽車美容行的一位海歸告訴記者,大多數海歸人員并不十分在乎掙多少錢,他們更看重的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