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一年的辦公場所;免費的辦公桌、電腦等常用辦公設備;免費的公共文秘、財會、人事服務;免費的創業咨詢、項目評估、管理培訓等服務;免費辦理大學生創辦企業各類證照、協助落實有關財稅優惠政策……
曾華宗就是被這些頗具誘惑的創業條件從實驗室拽出來的創業青年。如今,在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的孵化器里聚集著諸多優秀的青年創業者,曾華宗創辦的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已經成長為園區的明星企業。享受到創業快樂的他特別感謝上海楊浦創業中心給他帶來的機會。
引入“導師”帶路
曾華宗正在忙著張羅一場關于生物芯片的培訓,這是在他創業的4年里做的第6次培訓了。
不僅僅是曾華宗,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的大多數都是高科技企業,它們普遍缺乏專業技術類人才。為了讓創業者們少走彎路,上海楊浦創業中心決定學習國外引入創業導師幫扶創業者,這樣一來,即便日后再有問題,他們都可以請教各自的創業導師。
從資金幫扶到導師帶路,上海楊浦創業中心已然成為一個創業樂園,因為創業者只要來這里追求自己的夢想,至少90%以上是不會失敗的。
上海楊浦創業中心總經理謝吉華自己就是一位創業導師,他發現和學生的交流是一種雙贏,既能為學生解惑,又能讓自己的思路更開闊。于是,謝吉華索性安排創業導師們和學生多見面。在經過幾次師生心靈的碰撞后,即便謝吉華不主動組織活動,他們也會各自私下見面交流。
相比較之前孵化器對創業企業的扶持主要是提供資金、廠房,現如今,對孵化器的要求更高,包括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使企業提高創新能力。
撬動龐大社會資本
無論是對于政府背景的孵化器,還是完全市場化運作的創業孵化平臺來說,想要做創業孵化,資金的來源尤其重要。
2009年,謝吉華和他的團隊開始醞釀新的改革。2010年3月,由上海楊浦創業中心作為主發起人,整合了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方上億元資金,成立上海寅福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其中民營資本占40%,國資占60%。這只規模為1億元的創投基金,意在以國家基金撬動龐大的社會資本,聚焦科技型中小企業,破解長久以來困擾企業的資金難題。
孵化器的發展思路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利用對創業企業在服務、輔導、跟蹤過程和前景判斷方面的獨特優勢,探索以管理團隊參與孵化基金的方式,形成與金融機構、孵化企業利益關聯的“持股孵化”模式。
“中國創業孵化的進步在于,過去是有多少錢幫多少人,現在是有多少人出多少錢。”謝吉華表示,“經歷1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已經摸索出相對成熟、完善的創業孵化器樣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