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10月5日,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一家代碼為“CHINA”的中國概念股半日內市值縮水超過一半,股價暴跌至0.42美元,遭遇停牌。此前,這家公司向亞特蘭大破產法庭申請了破產保護。
消息傳至,中國互聯網界一片嘩然。
這家全稱為“中華網投資集團”的公司早已從業界視野中淡出多年,但人們似乎并未忘記,12年前其前身“中華網”作為中國互聯網海外上市第一股,受到資本市場狂熱追捧。登陸納斯達克次年,股價飆升至220.3美元,市值超過50億美元。
仍然夢想著東山再起的中華網投資集團顯然早已力不從心。缺乏自主造血功能、幾乎完全依靠并購驅動的商業模式,最終將這家公司逼向窮途末路。
并購未必是條不歸路,但中華網方向不明卻一意孤行,最后革了自己的命 (東方IC/圖)
最后一根稻草
5年前的一張“對賭協議”成為壓垮中華網投資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6年11月,中華網投資集團向12家機構投資者發債融資用于收購一系列軟件、游戲公司,代價是承諾旗下子公司中華網軟件及中華網游戲于2009年11月13日前完成IPO。
這一次,中華網投資集團 CEO葉克勇失算了——中華網軟件于2009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而中華網游戲最終上市未果。
法院裁定中華網投資集團必須償還美國一家對沖基金6540萬美元債款。而中華網投資集團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華網投資集團所持現金約為9180萬美元,上半年凈虧損2.39億美元。
六千多萬美元索賠金額最終將中華網投資集團押向破產懸崖。葉克勇也許從未想過,這家由自己一手打造、一路收購狂飆突進的明星公司,最后會倒在資本運作的泡沫里。
“很有錢”的急先鋒
1995年,新華社在香港的控股公司中國國際網絡傳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IC”),模仿當時“瀛海威”模式辦了一家與因特網不同的“大網”——國中網,提供互聯網接入和內容服務。
市場慘淡,已拿到先期投資的CIC醞釀網站轉型。1997年,CIC在開曼群島注冊中華網公司。兩年之后,CIC在深圳推出China.com。
網站推出次月,這個被精心包裝的資本故事由雷曼兄弟承銷,急不可耐地登陸納斯達克,開啟了“市場想象力的匣子”。盡管虧損上市,CNNIC排名只有39位的中華網在那一年頂著稀有的中國概念、CHINA的金字招牌賺得盆滿缽滿,上市之初就融資近1億美元。
那一年,正是資本瘋狂涌向互聯網的年代。當時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異常單純:建立網站,贏得風險投資,然后包裝上市。
“葉克勇很有錢的時候,王志東、丁磊、張朝陽們還在創業階段,還在苦苦尋找風險投資。”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