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
探索基地創新模式
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市中小企業局因勢利導,推動各區域采用不同的創建模式招商引資。據悉,要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需特別注意為發展新興、支柱產業作配套的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已形成“三種”模式:一是“園區”式。酉陽縣小壩小企業創業基地2005年認定時只有10個企業,通過逐年發展壯大,現形成近200個企業的“酉陽小壩全民創業園”。二是“走廊”式。長壽區新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建成一個產業形成一個走廊帶的模式。三是“相對集中”式。在用地難以審批的情況下,以相對集中建設廠房,合理布局企業入駐。云陽江口小企業創業基地采取集中80畝土地指標和分區分功能建設;開縣的臨江基地業主利用閑置房辦香扇廠,既減小了創業成本,又緩解了資金壓力。
重慶市中小企業局從2010年開始,每年表彰一批優秀小企業創業基地。今年5月,全市27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受到表彰,進一步激發了各地創建小企業創業基地的熱情。
統籌城鄉
創業基地推動城建
“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工作落腳在鄉、鎮、村一級,利用閑置廠房,如鄉村學校樓房、糧站空房、企業改制和搬遷余房、鄉鎮合并后多余辦公房等國有資產,能讓中小企業再利用,就是變廢為寶、節約資源的好辦法,也是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好途徑。”據市中小企業局負責人介紹,如今已有不少區縣嘗到了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發展中的甜頭。對于考核中獲得表彰的企業,一些區縣還拿出了相當優厚的資金或政策進行獎勵。
企業辦起來了,就業崗位增加了,返鄉農民工就能留得住、住得穩,這樣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大大減小。同時,眾多工業企業向基地所在的小城鎮集中,促進了小城鎮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吃、住、行、購、娛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小城鎮建設,縮小了城鄉差距。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