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之初都有遠大的理想,而從未想到企業文化會變得消極或做出不道德的經營行為。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很多創業者都迫于投資者的苛刻要求,為了企業的生存而最終屈服。創業者如何才能發現并應對這些危機信號呢?
大衛·格布勒(DavidGebler)出版了一本關于企業文化的新書,《三大企業價值觀:執著、誠信、透明清除企業發展障礙》(The 3 Power Values: How Commitment, Integrity, and Transparency Clear the Roadblocks to Performance.Cye),針對以上問題,本書依據企業發展環境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見解。筆者確信以下幾點也同樣適用于創業者,并依據現實創業環境做了一些修改。
1、企業經營轉向“生存模式”
當市場銷售低于創業者預期時,企業資金出現短缺,團隊成員都開始擔心失業。突然間整個團隊都專注于不惜代價實現銷售,而“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業理想則被置于腦后。
當創業團隊處于“生存模式”時,團隊領導需要對團隊成員開誠布公,不能辜負員工的尊敬和信任。但是,團隊領導通常傾向于粉飾企業信息。如果創業者希望雇員繼續努力工作,則應將情況具實告之,并明確告知要改變現狀員工需要做出的努力。而團隊成員的執著敬業會令創業者大吃一驚。
2、投資者不合理干預
投資者為企業提供資金,但是他們同時企業運作有著自己的期待,希望企業能夠創造非凡的業績。而對于奮戰在第一線的創業團隊來說,這些期待的壓力使他們更加緊張,并因此喪失達到更高目標的執著。而企業文化則變成了不惜代價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創業者可以讓投資者加入創業團隊,并事先將企業的所有重要發展規劃都告知他們。此外,務必時常與他們進行溝通,以便他們了解企業的運作,這樣才不會對創業團隊的舉措感到意外。投資者也是人,通過定期的溝通,他們會信任團隊所做的工作,這樣就可以避免違反道德和誠信的事情發生。
3、經營轉變受到誤解
事實上,當了解了客戶的最初反饋后,所有企業都必須實時對產品、規劃或營銷做出轉變。如果創業者未能與團隊進行充分溝通,創業團隊會覺得這些轉變過于隨意,這對創業團隊的努力也是一種否定,從而會在企業內部引發恐慌,使團隊成員消極面對工作。
當面臨修改原計劃的壓力時,創業者一定不能心生退卻之意,或者只顧獨自行事。相反,創業者應該對團隊更加公開透明,并安排更多的時間聽取團隊的意見和討論企業經營轉變的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