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人才政策創新論壇”昨在穗舉辦 陳建華出席論壇并致辭
廣州設立高層次人才專項扶持資金,幾年內將重點推出30個人才項目,明年計劃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區
本報訊 (記者羅樺琳、方晴 通訊員黃少江、施仁才)昨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重點活動――首屆“中國人才政策創新論壇”在琶洲廣州進出口交易會展館舉辦。論壇以“經濟全球化下的人才流動與吸引”為主題,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多位人才政策專家,介紹高層次人才國際流動狀況和各國引才政策。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出席論壇并致辭。市領導丁紅都、王世彤、王東,市政府秘書長周亞偉等出席了論壇。
陳建華表示,實現科學發展,關鍵在于科技,根本在于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才。近年來,廣州先后推出了多項人才政策,著力解決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遇到的實際困難,形成了高層次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廣州專門設立高層次人才專項扶持資金,5年內,將投入10億元,扶持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在穗創新創業。
陳建華指出,今年9月,廣州制定并實施了人才集聚工程。在未來幾年內,廣州將重點推出30個人才項目。明年,廣州還計劃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區,實行特殊政策、特殊機制、特優環境,探索具有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的人才政策體系。
在昨天的論壇上,來自中國歐美同學會、中國人事與人才研究所的專家為廣州“引才”積極建言獻策,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與德國的代表分別介紹了當地人才流動情況和吸引人才的政策。
專家建言:研究下一個10年廣州需要哪些人才
王輝耀:應借助華僑及港澳臺資源
在海外人才回流大潮中,廣州如何抓住高端人才呢?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輝耀坦言,對于海外高端人才來說,廣州的吸引力存在不足,“一是科研機構相對少,二是低端企業多,高端企業尤其是高端外資企業比較少。”
“不過,廣州擁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廣州毗鄰港澳,有大量華僑資源。另一方面,廣州有著更長的開放歷史,廣州的社會氛圍比起國內其他城市更開放更寬松。”王輝耀認為,廣州應該著力打造人才特區,“香港有很多民間組織,起到聚集海外人才和穿針引線作用,廣州可以利用好這些力量。另外,廣州也可以先行先試,進行模式創新,使海外人才在體制內和體制外順暢流動。”
王通訊:發展好經濟才能留下人才
原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兼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王通訊是中國人才學的主要開拓者,也是本屆留交會的特邀嘉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歸’與‘土鱉’都是寶,二者要公平對待。”他認為,海歸引入要遵循一個原則:本土沒有的人才才需要引入,當地能培養的人才,就不需要引進,引進是捷徑,培養是根本,本土已經有的人才,你還引進,那就會失衡,失衡者就會感覺不公。
他認為廣州目前需要做三件事:“一是發展好經濟,才有位置給人才,才能留下人才;二是研究下一個10年,廣州到底有多少位置,支柱產業需要哪些人才?心中有數,才能把人才留下來;三是胸懷,十個人才九個怪,人才往往有個性,有缺點,得有包容人才的胸懷。” (羅樺琳、方晴)
廣州海歸年增30%
本報訊 (記者羅樺琳)記者從第十五屆留交會上獲悉,據不完全統計,廣州留學人員回國人數每年遞增30%,目前,在廣州的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的企業超過2000家,每年在廣州工作的境外專家達10萬人次,約占全國15%。
廣州有8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0個團隊、40人入選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計劃,12人入選“南粵百杰培養工程”,50人入選廣州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諾貝爾獎”得主克雷格・梅洛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正式落戶廣州后,廣東省、廣州市聯合投入億元資金支持其將“諾貝爾獎”成果在廣州轉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