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戰 目前全球只有4家生產奧司他韋的合法企業,分別是瑞士羅氏、上藥集團、廣東東陽光以及一家印度企業,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這塊市場被上藥和東陽光獨享。在此前唯一的政府采購渠道下,東陽光明顯占優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10月15日透露,由工信部承擔的國家儲備1300萬人份抗病毒藥物任務已提前完成,中央醫藥儲備單位中國醫藥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共收到Cye.com.cn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發送的抗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膠囊)1250萬人份,加上原有儲備50萬人份,原計劃10月1日完成的1300萬人份抗病毒藥物儲備任務提前18天完成。 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正是東陽光的子公司。 政府采購市場上,東陽光占據的份額遠超上藥,或許這正是上藥極力開辟獨家商業渠道的重要原因。目前上藥集團具備的生產能力是一個月1200萬粒,初期只在上藥集團旗下的零售藥店售賣,未來則有望進入全國市場。 上藥內部人士指出,據初步估計,未來上藥進入政府采購的部分占三分之一,進入商業渠道的占三分之二。至于兩塊市場究竟誰更大,他表示,“現在不好說,要看疫情的發展情況。” 4日,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按照公司與瑞士羅氏此前達成的協議框架,公司生產的奧斯他韋只能供應政府收儲,不能進入商業渠道。公司會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到目前為止公司也未做出相關申請。 他告訴記者,公司的生產能力是一個月2.5億粒,足夠滿足政府訂單,保障供應。但他未透露公司目前的實際產量。 利潤戰 達菲藥物的生產究竟能為相關廠家帶來多少利潤?業界并不明朗。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國家采購價為每粒8元。上藥的出廠價是每粒18元(含稅價),進入華氏大藥房的售價是每粒20元。“即便是8元的政府采購價,企業也依然有利潤。” 該人士指出,平攤政府采購和商業渠道兩個部分,以上藥為例,保守估計每粒達菲可以凈賺3元。一個月就是3000萬的利潤,估計甲流疫情會持續到明年3月,也就是為公司增加1.5個億的利潤。 按照上藥和東陽光與羅氏公司達成的協議,還將銷售額的一定百分比提成給羅氏,作為專利許可費用。 “每粒賺3元已經扣除了這部分費用,可以說是凈利潤。”上述人士指出。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廣藥集團也欲分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