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淋汁、裝盤,一整只白切雞被蔡師傅三下五除二的就給端上了餐桌。從事餐飲行業已經20多年的蔡師傅是廣東省湛江市某酒店的行政總廚,最拿手的絕活就是制作這別具風味的湛江名吃白切雞。
“自從海南成為國際旅游島之后,我們酒店的餐飲生意越來越火爆,前來度假游玩的海外游客,對別具風味的湛江白切雞情有獨鐘。以致一席難求。”該酒店餐飲經理劉先生說。
劉先生還告訴記者,幾位美國朋友吃過他們酒店的白切鴨、蒜蓉沙蟲、涼拌海蜇、鄉下豬肉煲等美食后,大喜過望,要和酒店商談合作事宜。“真沒想到我們還能在國外開連鎖店”。
但是,幾分歡喜幾分憂愁,正當這些到海外發展的餐飲酒店企業懷揣著美好夢想的時候,殊不知正在海外打拼的幾家國內知名餐飲企業并非一帆風順。
餐飲企業海外直營遇困
去年12月11日,小肥羊宣布,以總代價 34.5萬美元,向合作伙伴WangFang悉數轉讓于美國小肥羊的69%權益。轉讓完成后,美國小肥羊將不再為小肥羊附屬公司。
有 “中國火鍋第一品牌”之稱的小肥羊正以重大的戰略調整行動來表明,看似美好的“出海”戰略,對于中國餐飲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
而此前,小肥羊已經相繼轉讓出了加拿大、日本的控股公司股權。然而時隔4日,去年12月15日,小肥羊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王岱宗向記者證實,至此,小肥羊已退出其除港澳外在海外的全部直營業務,今后海外發展將以加盟為主。
“主要是(海外直營)管理鏈條太長,成本太高。”王岱宗直言。
而在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閻宇看來,中國餐飲企業海外擴張遇阻是一個行業性的現象。“也有做得好的,但大多數都很難生存”。
“這些直營店都是在2006年之前開的。”王岱宗告訴記者。
小肥羊的境外之路始自香港。但相對于當時國內業務以加盟為主的方式,小肥羊在進入香港市場之初便采取了直營店的形式,由小肥羊全資控股。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