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學校和老師這樣做是有問題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選擇了沉默。
據了解,2009年4月30日,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察部、國 家 發 展 改 革 委 、 財 政 部 、 審 計署、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 2009年規范教育收費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教監20095號)明確規定:嚴禁將教輔材料納入《教學用書目錄》、印發教輔材料《推薦目錄》、搭售教輔材料以及強迫學生購買教輔材料等違規行為。
實際上,各地教輔書“統一征訂”現象肆虐背后正是行政力量的推動。記者在安徽省采訪時發現,安徽省教育廳定期向全省公布《安徽中小學學生作業目錄》。此目錄系安徽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其中對中小學各年級可以使用的教輔目錄進行了統一規定。省教育廳要求各市、縣(區)教育局須在此目錄范圍內自主選用,其他一律不得進校入班。
這一份安徽省教育廳“推薦使用”的《安徽中小學學生作業目錄》實際成了教輔圖書“進校統一征訂”的“尚方寶劍”。上述安徽某市第二中學的校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教輔看上去是自愿購買,實際是行政性的。因為省教育廳多次發文要求征訂通過了審定的教輔,學校為了穩妥起見,原則上都會選擇通過了審定的教輔,不然上級來檢查會很麻煩。
安徽省教育出版社辦公室主任李紹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主管部門的態度從來都很明確,教輔是經過嚴格編寫和內容審查后,推薦給學生自愿購買和使用的。因此下 面 的 主 管部門和學校也形成共識,書目內的教輔書征訂就是合理合法的。
“統一征訂”
搞定教育局、搞定學校
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教材和教輔的出版產值達500多億元。統計數據顯示 , 僅義務教育小學階段 ,2008年我國小學學校的30 .09萬所,在校人數10331.51萬人,每個人在教輔書上的花費總數加起來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現在的教輔市場,出版社做,新華書店做,還有大量的書商在做,這是一塊肥肉。”李紹紅說,一般圖書大都只能發行兩三千冊,根本賺不了錢,而教輔市場能夠規;,整體上也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