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僅靠網店實名制 不能解監管難題
“中國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了這么多年,但是監管體系卻一直是一個盲點。從今年這個辦法起,可以說剛有了一個起步。”陳壽送認為,就現有的辦法來看,還缺少很多實施細則。真的要征稅,起碼要等政府把這個監管體系做起來,真正掌握這個規模,只有等有了比較成熟的體系,才有征稅的條件。“真的要征起來也不容易,我個人認為肯定線上線下的標準不一樣。不能用對待傳統商戶的那套辦法來套,按照交易規模大小分批次來收,制定不同的稅率,這才比較靠譜。”
“兩年前北京的做法沒成功,這個和政策推出的時機很有關系。我認為那時的時機并不成熟,因此大家的抗力比較大;但是現在,應該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機了。”陳壽送說。
“畢竟是一個正在強大的產業,不能被一個征稅就嚇倒了,”呂伯望認為,正因為電子商務是帶來生產力革命的新興產業,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效益,產業中人更應該擁有自信,“應著眼于進一步開發這個行業的經濟效益,把市場做得更大,而不是指望著永遠的優惠政策。”
國家開始對網店實行監管,目的是為了規范市場,也為網絡消費者維權提供保障。但是業內也有人認為,僅靠推行實名制一個措施遠遠不夠。“這跟在實體店購物一樣,比如大家都知道,很多火車站附近的店都會宰人,就算他是有工商營業執照的也一樣,你能保證他有執照就一定不坑人嗎?”呂伯望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工商部門對實體店的監管可以從網點的做法中進行借鑒。
“我認為,相對而言,政府對企業的認證遠不如消費者的即時評價靠譜。”呂伯望認為,無論是對于實體店還是網店,騙子是不可能永遠杜絕的。正因此,就算國家立法確立網店實名制,以此來最大限度規范網絡交易市場,這樣的問題也還是會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