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預測2010年之后中國互聯網能結出什么新的果實,需要追溯到2005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是中國互聯網創業承前啟后的時間點。
曾經和前代
如果中國互聯網是一個大學,那么這個大學似乎是五年一屆。2005年,百度的上市為中國互聯網創業第一代畫了一個不是結尾的句號。2005年8月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日上漲354%,此后百度連續14個季度保持營收同比翻番。在百度之前,騰訊、攜程、盛大和九城以及幾大門戶網站全部完成了上市。
以王志東、丁磊、張朝陽、馬化騰為代表的新浪、網易、搜狐和騰訊紛紛在2000年前成立,促使以門戶網站為主要模式構筑了新媒體崛起的第一陣營。
“那時從美國飛往中國的飛機總是滿艙,頭等艙里的投資者隨便到經濟艙里一逛,就能發現幾個歸國創業者,不少合作就從飛機上開始。”這是第一代創業者、雅虎中國前總裁周鴻祎講的故事,背景是Web 1.0泡沫破滅前夕的2000年。
這些互聯網企業現在仍是中國互聯網最為基礎和強大的流量變現平臺——搜索引擎、網絡游戲、門戶廣告、電子商務的黃金時代被它們所占據。于是,2005年另一波集體創業的狂潮掀起,它們尋找的是另一批創新性的流量變現平臺。
2005年,新興的Web 2.0概念影響了一大批互聯網創業者,Web 2.0隨著網絡寬帶化、個性化的不斷發展,新應用層出不窮。SNS交友、RSS訂閱、視頻分享,這些概念已經成為眾多網絡用戶的應用。照片、音樂、視頻、混搭式應用(mash-up)、維基(Wiki)、博客(Blog)、社交,它們一起構成了Web 2.0 熱潮的豐富內容。
2005年也是一個“群星閃爍”的時期,楊勃創辦豆瓣網,王微創辦土豆網,梁鈞創辦56,古永鏘創辦優酷,姚欣創辦PPLive,呂欣欣創辦Feedsky,龐升東創辦51.com,楊浩涌創辦趕集網,高燃創辦MySee,陳華、吳世春創辦酷訊網,王興創辦校內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