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拖延3個多月仍無音信的掛牌儀式,讓外界猜測河南航空可能因為李澤源事件而流產。但鯤鵬航空在之后幾個月陸續將公司牌子、飛機噴涂等變成“河南航空”,并于3月份正式在民航離港系統和售票系統中更名。但真正的掛牌儀式不了了之,河南省政府是否注資、注資多少、持股多少等信息也沒有透露。
而當時據網易財經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雙方在資金額,尤其是以何種方式注資意見分歧,鯤鵬航空希望政府直接以現金注資,而河南方面則要以土地等多種形式的資產入股,劃給鯤鵬航空的辦公用地。這位人士當時(去年12月)還透露,鯤鵬當時仍未拿到河南方面注入的資金,而在未拿到注資的情況下開始更換公司牌子和飛機噴涂也是迫不得已。
直到空難發生的第二天,河南省方面在事故通氣會上表示,河南方面并未持有河南航空股份,也未參與運營。而今天河南省工商局的公告也一再表明河南沒有持股。
民航局今年5月12日在北京舉辦的“民航發展論壇”上,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的發言中,將河南航空作為河南省民航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但他并未表明河南航空真正的股權結構。
不穩定失安全
河南省并沒有注資的鯤鵬航空雖然已經更名河南航空,但它仍然在其他地方政府處尋找機會。
河南航空共有5架飛機,三架在鄭州,一架在哈爾濱(即8.24墜毀的飛機),一架在南寧。河南航空停放在哈爾濱的這架飛機,采取的是“模擬航空模式”。這種模式的背景是,地方政府為了加強區內交通、盤活已經建成的支線機場,成立“模擬航空公司”,租用真正航空公司的飛機和整套機組(稱濕租),機務、飛機維修、機票銷售均由模擬航空公司完成,航空公司只需按要求執飛。
公開信息顯示,河南航空濕租給黑龍江的飛機,當天從早晨8點開始,以哈爾濱為中心已經執飛了至古蓮、佳木斯、雞西、牡丹江多個航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