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訂餐者少利潤微薄
趙乙丹告訴記者,3年前,訂餐網逐步在北京、上海等地快速發展,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她瞄上了這塊“蛋糕”。“利潤能達到10%~15%,如果量能上去,每月肯定會有一筆不小的收入。”趙乙丹說,她當時通過重慶的餐飲協會和廚師協會做了調研,對重慶未來的電子商務發展作出了判斷,認為當時的重慶市場已經成熟,所以才投入十多萬元,建立了自己的訂餐網站。
趙乙丹說,剛開始時生意還不錯,后來業務還從重郵等高校延伸到了解放碑、沙坪壩商圈的辦公樓。
對于該網站為何現在長期不更新,且無法順利訂餐的問題,趙乙丹一直回避回答。但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很可能是由于該行業利潤低,且市場發展沒有想象中的快,導致小網站資金鏈斷裂,最終令網站成為一個“外賣電話簿”。
“訂餐網的利潤一般就是餐館和消費者之間的差價,但這部分利潤相當微薄。”欲進軍訂餐網站的趙義峰舉例說,10元/份的午餐,訂餐網以9元的價格進貨,再以10元的價格買給消費者,且需送貨到訂餐者手中,賺取1元差價。
“算上人工費,基本上沒有利潤。”阮楨超稱,訂餐網的主要成本是送貨員的工資。如果在解放碑地區配置10個送貨員,每個人的工資1200元/月,每月就要花1.2萬元。按照每份外賣賺1元計算,僅為維持員工工資,每月就必須賣出1.2萬份。而他的網站每月約能賣出4萬份快餐,僅靠送餐的微薄利潤,確實難以維持經營。趙乙丹則表示,她的網站3個月才能賣出4萬份外賣。
“重慶的市場還在培育期,網絡訂餐這種消費模式還未得到大家的認可。”劉家俊表示,成都每年能通過網站賣出上百萬盒盒飯。“利潤這么低,量又上不去,小網站的日子肯定很難過。”劉家俊認為,一個僅靠十幾萬元注冊的小網站,會因收入太少,難以支撐運營費用而陷入困境。相比起來,大網站能盈利,是因為他們除了送外賣,還能在網上幫客戶在高檔餐廳訂座,其收費方式是向商家收取傭金。“比如為商家帶來10萬元的利潤,商家給你3%~5%的傭金。”阮楨超稱,有足夠旺的人氣后,網站上還可以打餐飲廣告,以賺取更多利潤。
市場
電話和QQ群都是對手
每到中午,解放碑時代豪苑旁的一家小餐館就非常忙。該店老板吳小姐表示,現在時代豪苑D座的公司她都能找到,一些熟客的飲食習慣,她也記得滾瓜爛熟。記者告訴吳小姐,她的店和店內的菜品已經出現在一些專業訂餐網上時,吳小姐表示,她對這棟大廈不熟悉時,通過訂餐網確實能讓她有更多業務,但訂餐網將她的電話標在網上,時間長了,消費者只需撥打電話就能來她這里訂餐。現在,她自己建了一個QQ群,客戶在QQ群里說一聲,她立馬就能送貨上門。
“電話、QQ群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趙乙丹表示,一些小餐館在訂餐網上做出名后,往往會建個QQ群或公布餐館的電話號碼,然后撇開網站自己接業務,這也會搶走本身就不多的客源。
“我們花了幾百萬元,專為餐館設計了一套軟件系統。”劉家俊說,這套軟件可讓商家介入內部網站的管理,了解有多少人在餐館中訂餐等信息。只有讓餐館直觀地感受到網站帶來的效益,網站才不會被餐館排除在外。
對策
抱團形成電子商務平臺
為擺脫經營上的困境,我市幾家訂餐網準備聯合起來,抱團經營,形成一個餐飲電子商務平臺。
該平臺籌備負責人趙義峰稱,幾家網站聯合運營后,餐館可到該平臺開設網店,市民可在網店進行消費,然后由平臺送餐。趙義峰表示,該平臺將在明年3月上線,明年5月進軍全國主要城市。
該平臺與其他訂餐網不同的是,市民可在網上監控自己的飯菜送到哪里了。只要打開平臺,消費者就能查到自己訂的餐做好沒有、是否已在路上等信息。據了解,該項目已得到了資金支持。重慶某涂料公司總經理張成志表示,已向該項目投資100萬元進行天使投資。
支招
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訂餐網之所以能在3年前火爆,是因為當時餐館和消費者的信息沒有有效對接。”重慶工商大學營銷教授姜維表示,重慶的訂餐網僅是一個中間商,當消費者和餐館有效對接后,訂餐網就顯得多余了。
重慶的訂餐網抱團后,需要線上、線下同時發展,在網站擴張的同時,建立自己的快餐品牌。姜維表示,國內一些大型訂餐網站,擁有自己的工廠,每天能生產上萬份外賣。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和送餐成本。比如,自做一份外賣的成本是4元,以10元賣出,能賺6元。這樣的話,訂餐網的利潤將大大提升,資金周轉更快,更有利于擴張到全國各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