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近日,一組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統計數據對社會公布,引起了廣泛關注,數據顯示: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達到4.8萬億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已達25000家,網絡團購企業數量達1880家;B2B市場交易額達到3.8萬億元;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48億,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30.8%,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498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第三方網上支付整體交易規模達到10105億元。
這組數據反映出,2010年的電子商務不論是產業發展、資本規模、網民數量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在網絡經濟中,消費類的信息服務在我國網民網絡應用中呈現下滑趨勢,以電子商務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則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軍,而且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并呈現更加迅猛的勢頭。
發展環境向好
全民電商時代到來
展望未來,從政策、社會、經濟與技術基礎等因素分析,我們認為電子商務仍將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的勢頭。
政策因素支持行業向好。以信息化引領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和國際化的路徑已經成為共識,以信息化為核心實現經濟社會結構轉型也勢在必行,其中,電子商務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不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化寬帶網絡和光纖干線網絡、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應用,以構建國家信息化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政策環境構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外部條件,未來還需要加強法制建設與規范管理。
電子商務發展所需要的比較成熟的社會環境已經到來。隨著中國互聯網普及率提升,資費下降,速率加快,網民人數已經達到4.57億,網購市場有2億人,網購習慣經過當當、卓越、淘寶、京東等網站多年的培育已經形成,網民行為互聯網化,購物、支付、預訂等行為向互聯網平臺轉變。政府、中介組織以及企業推動網絡誠信體系在逐步改善,為電子商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逐步成熟的外部環境為電子商務市場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經濟因素催生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未來幾年,中國實體經濟可預期的良好表現是網絡經濟增長的基礎,這保證了企業在互聯網領域的投入和消費者網絡消費的增長。也將增加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并將提高網絡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伴隨著社會生活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化成為市場增長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企業在2010年進入電子商務領域,通過自建B2C平臺、并購、合資、在第三方平臺上建旗艦店等形式開展電子商務服務,互聯網成為分銷的重要渠道。
技術發展促進電子商務的模式創新。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快速,并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寬帶化方向發展,網絡規模、技術層次和服務手段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移動互聯網發展促進網絡購物模式創新,隨著3G技術的普及和資費下調,手機實名制實施與手機支付標準瓶頸突破,移動電子商務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視頻與3D技術應用到網絡購物,提升網絡購物服務水平。RFID 等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提升智能物流。云計算空間里將為中小企業解決電子商務運營中的數據問題提供很好的平臺。
中國正在進入電子商務爆發性發展的時期,產業大背景的欣欣向榮已經使得全民電子商務時代即將到來。預計未來3~5年內,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仍將維持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2013年有望突破10萬億元。網絡購物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超過5%。預計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17200億元,至2014年,整體市場將有望突破4萬億元大關,達到41000億元。網上支付已經成為整個網絡經濟中,最為活躍和成長前景最為廣闊的行業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