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注冊的快遞企業共有一萬余家,分散的民營快遞則占了市場80%的份額。而在美國,三大快遞公司已經占有市場95%的份額。
同時,行業的投訴量卻不減反增。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至4月涉及快遞業務問題的申訴量均增長了200%以上,3月更是增長了315.4%。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局長辦公會上強調,推動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最終目的,是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促進快遞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國家郵政局新聞中心并沒有向記者透露《意見》的主要內容。隨后,記者致電中國快遞協會,也沒有得到正面回應。
記者了解到,在《意見》的框架下,國家郵政局和各個省局之間的分工會得到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快遞協會和快遞企業落實意見的具體操作和舉措也將有所細化。
“兼并重組既包括加盟模式的快遞企業,也包括直營模式的快遞企業,只是當前可供整合的直營快遞企業很少,大部分是加盟性質的民營快遞。”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斷言,今后橫向的兼并重組將以兼并加盟模式的民營企業為主。
加盟模式首當其沖
“暴力分揀”、“爆倉”、“投訴居高不下”……這一切讓加盟制快遞經營模式的弊端一覽無余。
加盟模式是我國快遞行業發展的歷史產物,其擴張成本低,同時也加劇了快遞行業管理混亂及惡性競爭的局面。
由于進入門檻低,上世紀90年代開始,民營快遞大軍不斷涌現。
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以直營的形式進行網點鋪設,而為了快速形成規模應對激烈的競爭,快遞企業只有運用加盟的連鎖經營模式以完成服務網點的急速擴張。
采取加盟模式,一批快遞企業的規模迅速壯大。圓通、中通、申通等企業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統計顯示,通過加盟形式發展起來的民營快遞企業已達90%以上。
據介紹,一般縣一級的分支機構只需一萬元以下的加盟費及三五千元的押金即可加盟,加上電腦和其他費用,一般兩三萬元即可“入行”。
也正是將分公司承包給加盟者,分公司再將站點承包給個體戶的加盟模式給快遞業帶來了種種問題。
“此模式下每個加盟網點都是獨立法人,總部對二級、三級加盟商的約束力并不強,由此引發了快遞業的種種弊端。”業內人士表示。 從消費者申訴率就能“窺一斑而見全豹”。國家郵政局歷來公布的消費者申訴情況顯示,位于投訴榜前列的以加盟民營快遞企業居多。其中,中通、匯通、申通、韻達、圓通等典型的加盟制企業都是投訴榜單的常客。
記者了解到,國內直營模式的快遞企業僅有EMS、順豐速運等少數幾家企業,而絕大多數的企業采取的是加盟模式。
有分析人士指出,加盟制快遞企業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為短期利益而犧牲質量和品牌等弊端。對民營快遞公司而言,加盟制往往成為快遞業務網絡化、一體化、信息化、集約化運作的障礙和瓶頸。
此外,加盟制民營快遞企業還容易陷入產品單一、同質化競爭、大打價格戰的惡性循環。
直營阻力
“加盟變直營”是快遞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這一點在業內已然形成諸多共識。但是,讓90%以上的加盟制快遞企業轉型面臨著諸多現實困境與阻力。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資金問題。“要把加盟店收編為直營店,全資收購或者股份制收購都需要龐大的資金。”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向本報記者坦言,而目前的民營快遞企業顯然還不具備這種實力。
與此同時,若要對加盟商進行股份制改造,如何評估資產也是一大難題。“股權怎么分割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申通某省會城市網點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