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的一紙“限期淘汰超標電動車”的通知,讓業界“如臨大敵”。
近日,國家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四部委聯合下文,要求整改當下電動自行車產業,限期淘汰在用“超標”車。
國內300余電動車企業老板、多家省市電動車協會領導5月28日齊聚無錫,就此召開行業應對會。
與會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按四部委聯合要求整改,一大批中小電動自行車企業將面臨“生死劫”。 現存電動車80%不達標
“原來我店里每天能賣掉十多輛電動車,現在買車的人明顯減少了。”北京石景山區一位銷售電動車多年的經銷商告訴本報記者,“淘汰令”如果實施,對電動車的銷量將產生很大影響。
本報記者發現,在一些專賣店里擺放的電動車中,摩托式電動車占大部分。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摩托式電動車因為速度更快,跑得更遠,更受消費者青睞。
根據四部委發文要求,電動車生產企業必須嚴格按照《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標準生產,不得生產超出這個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
1999年頒布實施的這一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時速不超過20公里,整車質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一次充電后的續行里程不小于25公里,并且有騎行功能。 根據四部委的要求,最高時速大于20公里、整車重量大于40公斤的電動車屬于“超標”車,將限期淘汰。 電動自行車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1.2億輛,成為除自行車之外的最大民生交通工具。 但在現存電動自行車中,不符合四部委標準的比例高達80%。 “眼下可能會對眾多企業造成沖擊。”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政策的實施,電動車行業將面臨洗牌,有超過80%的中小生產商面臨著轉型、改制甚至破產的風險,特別是行業內那些不規范、規模小,被稱為“螺絲釘”的企業將被淘汰。 “眼下對大的電動車企業的影響有限,”某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即使按標準劃入電摩行業,我們公司仍然有資質,不管是技術還是投資額的要求都沒問題。但對中小電動車企業就不一樣了,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企業要死掉。”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政策不僅僅對電動車行業本身產生影響,以電動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快遞企業的配送成本也將翻倍。 由于電動自行車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其已成為快遞企業主要的運輸工具。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表示,對電動自行車的限制將使其公司運營成本猛增40%。 這次四部委發文舊話重提,要求嚴格按照1999年頒布的“老標準”進行整治,電動車生產企業有不同的意見。 “核心的問題在于現行的國標。”胡剛認為,現在執行的電動自行車標準還是12年前制定的,當時的情況跟現在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