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陷阱”是怎么煉成的?
沒有超速卻收到超速罰單,罰單由私營公司所寄而非交警部門,“電子眼”也由私營公司安裝管理,罰款變成私營公司的投資回報,在此背后,就電子眼產業而言,又是一個多大的產業蛋糕?而當電子眼全面鋪開,又存在哪些隱患?
繼7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披露廣東12市利用社會資金建設28個本屬于公益性質的“電子眼”項目,本報記者繼續調查發現,在此背后,是廣東公共安防市場未來3年將分享300億元的電子眼“大蛋糕”,并有多家上市公司參與的現實。
在此背后,也是社會資金投入公共管理領域的邊界之爭。追溯至2007年,更有全國政協委員周振中提出,“電子眼”采購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規范管理,防止管理部門和生產廠商形成共同的利益鏈條。
300億元大蛋糕
據本報記者了解,相比于7月24日廣東省審計廳廳長藍佛安在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三十五次會議上所披露的11.36億元“電子眼”建設資金,未來3年,才是廣東省“電子眼”高速發展的時期。
就在此前6月召開的廣東深化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應用工作會議上,會議資料透露,未來3年內廣東全省將新增近百萬個電子眼,加上需要改造的電子眼,廣東公共安防市場未來3年將分享300億元“大蛋糕”。
根據規劃,未來3年,廣東要新建9.6萬個一類視頻監控點,基本覆蓋全省主要道路、重點部位、重點場所等重要復雜區域,城市快速干線、城市道路、中心城鎮、大型廣場以及邊防轄區的重要路段、重要碼頭和口岸等區域。
一類圖像采集點的平均造價為4萬~6萬元/個,資金來源以分級財政為主,以社會資金為輔,一類圖像采集點必須由公安部門直接掌控。
此外,還將新建改建86.4萬個二類視頻監控點,擴大系統的社會覆蓋面,各系統或行業應創新渠道積極籌募資金,以滿足視頻圖像采集點的建設要求,鼓勵、引導、支持社會資金投入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項目。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安防產業上市公司佳都新太(600728.SH)2012年一季報介紹,在智能安防領域,該公司簽訂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項目、惠州“平安仲愷”項目等,參與廣東省“慧眼工程”規劃。該規劃即上述提到的3年規劃。
佳都新太董秘辦相關人士26日對本報記者表示,“慧眼工程”包含很多項目,要等政府公開招標,公司才可以參與投標!耙郧暗捻椖慷际亲鐾辏徒o錢了,至于這個慧眼工程會采用什么方式來做,還不確定!
這其中,已經做好的惠州“平安仲愷”的模式值得注意。
資料顯示,“平安仲愷”視頻監控(二期高清)項目390個視頻采用“企業建設、政府租用”的模式,由中國電信惠州公司承建340個視頻點、3個治安卡口和3個視頻監控中心,廣電網絡惠州公司承建50個視頻點、2個治安卡口和1個視頻監控中心。
前述佳都新太董秘辦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當地的電信等運營商有比較多的資源,一般由當地的運營商去投標中標,“然后他們再跟我們合作,由他們支付我們設備方面的資金!
另一家安防產業上市公司高新興(300098.SZ)2011年年報也指出,電信運營商正扮演重要角色,越來越多的平安城市項目由電信運營商承建。
“公司與三大電信運營商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并具備全線視頻監控產品及設計、實施和服務能力,配合電信運營商共建平安城市為公司業務拓展帶來更多機會,同時也面臨BT模式所帶來的項目建設復雜、服務周期長、墊資規模大等挑戰。”上述年報顯示。
這種模式即當地的電信、廣電作為承建商建設,政府支付租金。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教授表示,電信公司也要賺錢,那么如何界定租金呢?在這個界定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問題,不排除會有利益輸送。
林江認為,如果完全由社會資金來做社會治安監控的電子眼,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如果治安圖像視頻也掌握在其手中,那未來在涉及到一些治安事件的時候,掌控者可能會篡改資料,產生諸多不利。另一方面,既然它不產生盈利,社會資金為何要投入其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