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杭州慶春店,“全國大惠戰”促銷條幅撤得干干凈凈,員工們正在換上“樣品機清倉甩賣”的新促銷海報;登錄蘇寧易購,首頁是“月末掃貨記”等的促銷。幾乎是同時,國美電器也結束了線上線下的同價促銷。
在京東商城網站上,此前最顯眼處有關“價格戰”的宣傳語已不見蹤影;多家網上商城的商品價格正在悄然回調……
幾乎一夜之間,電商價格戰的痕跡,已經徹底被抹殺了,就像是從來沒有開始過一樣。
很多人甚至將這一場電商大戰稱之為“鬧劇”:潦草開始、短兵相接、戛然而止。
當電商大戰硝煙散去,我們再次回顧時,卻發現,盡管價格戰打得潦草,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一場蛻變在零售行業已經開始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都在這場價格戰中對電商及實體店有了全新的認識。
電商成本未必低
早在7月,蘇寧曾完成47億元的增發,所募集資金將用于連鎖店發展項目、物流平臺建設項目、信息平臺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一位電子商務領域的專業人士認為,蘇寧是希望通過融資進一步提高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并通過轉型在電商領域搶得更大的一杯羹。另一方面,巨虧的京東想要依靠不斷增長的規模獲取融資砝碼,一旦規模增長趨緩或者下滑,那么融資難度將會加大,于是京東祭出價格戰法寶,以最大限度搶占市場份額。
有專家認為,這場價格戰與其說是價格和利潤的較量,不如說是互聯網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大決戰”,而驅動兩種模式“決戰”的力量則是資本。
顯然,回過神來的幾大家電巨頭在這場資本較量中體會到了更多。五星電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線上成本更低”顯然也是個誤區。“電商少了店鋪租金,但比實體店燒錢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投放廣告的費用、租賃服務器的費用、巨大的物流成本以及網站服務人員的人工成本,攤下來,電商的成本不會比實體店低。”論資本,目前電商大部分是虧本的,無法跟已經盈利的幾大家電連鎖巨頭比拼。有了這樣的分析后,接下來的規劃和操作就有底氣了,“我們需要的只是調整策略。”
多年游戲規則一朝破
對于國美、蘇寧這些以價格戰起家的家電銷售巨頭而言,這一次的價格戰讓他們最為驚喜的并且肯定的答案是:線下實體店不會因為網商的壯大而消亡,對消費者而言,“購物體驗”是不可或缺的。而另一個讓他們茅塞頓開的答案是:“原來線上和線下,可以實行同價銷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