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始商業化探索
由此看來,微信是一個罕見的成功的重型應用,這得益于微信一直貼近用戶需求設置功能,追求產品功能的“自然演進”。但是,坐擁3億用戶的平臺級應用不賺錢,這不免有些可笑。有預測稱,微信“卡位”已經完成,今年將開始盈利,微信或許不會選擇直接讓用戶掏腰包,就目前的產品形態來說,微信的盈利模式已經能尋出些蛛絲馬跡。
1、支付。據戴志康在去年9月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微信將加入財付通支付功能,微信用戶可以在微信中“搖一搖”轉賬匯款,這一支付場景將進一步擴展至微信與商家甚至電子商務的合作之中,省去現金支付的麻煩。此舉將進一步擴大財付通規模及盈利。
2、游戲。關于微信即將推出游戲平臺的傳言并不是空穴來風。此前騰訊花費4億元在韓國投資的kakaotalk(韓國版微信)已經試驗成功。推出了游戲服務KaKaoTalkGame,通過該服務上線的游戲僅10天便紛紛躋身于谷歌Play商店游戲排行榜的前列。有預測稱,微信將推出諸如卡牌類的重度社交游戲,為第三方游戲廠商進駐搭建平臺,并從中盈利。
3、O2O。微信區別于其他即時通訊App的重要標志之一就在于與線下商家服務的結合。微信于去年九月推出了微信會員卡服務,即商家開通會員卡服務后可以向微信用戶發送二維碼促銷優惠。微信或許會選擇與商家分成或銷售微信會員卡的模式。
4、電商導流。因為微信具有良好的封閉性,點對點精準推送使得點上推廣轉化率非常高。據進行微信營銷的淘寶賣家透露,其通過微信公共賬號推薦商品,從微信導流來的銷量可占到總銷售量的10%。
2013:更加全球化
此外,微信在今年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全球化。1月15日,當微信用戶數跨過3億時,馬化騰在微博里寫到:“3億,又一個里程碑。2013,期待微信走向世界!”
微信是在2011年四月以英文名WeChat進入國際市場的,現已支持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短信注冊,共有15種外語版本。
據微信產品總監曾鳴介紹說,“微信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中東,歐美市場的份額有限,用戶也主要是華人。怎樣進入歐美市場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項目總監劉樂君介紹,微信將在美國、東南亞等地建設數據中心,以加快響應速度,加入本土化元素,深入全球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