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對乳業的反壟斷調查,正在從奶粉業逐漸延伸至產業鏈上游的包裝行業。國家工商總局近日公告稱,其已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予以立案,并正組織20多個省市工商機關進行相關調查。
在國內乳品行業,尤其是在常溫奶市場,利樂包裝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其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除領先的技術、工藝能力外,也緣自在國內發展初期,利樂針對國內有潛力乳企設計的“巧妙”的商業模式,讓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未來,與其緊密捆綁在了一起。如今,利樂在中國市場所遭遇的壟斷質疑,也多是來自這種獨特的商業模式。
利樂此番遭遇反壟斷調查,可能受益的除包裝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外,也有一些扛不住業績下滑以及成本高企雙重壓力的中小乳企。這場調查,很可能將利樂重新拉回與這些中小乳企的談判桌上。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這次調查的重心應是利樂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通過競爭地位對對手進行打壓等行為。
“我們確實在應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向其提供在華經營信息,并積極配合其對利樂的反壟斷調查。”7月10日,利樂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牟曉燕表示,由于目前調查還在進行中,其不方便就調查的具體內容作更多披露。
國家工商總局公告稱,近幾年多次接到針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反壟斷舉報,反映利樂公司利用其在液態食品包裝設備和維修等技術服務方面的優勢,搭售包裝材料、實施差別待遇等。
利樂全球總部位于瑞士,是全球最大的液態食品包裝系統供應商之一。自1972年進入中國市場,其一直從事液態食品無菌包裝材料、灌裝機銷售、零配件供應及技術服務等經營業務。國內消費者所常見的一些乳品及果汁飲品外包裝上,常見利樂公司的標志。
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表示,利樂在中國的生意,多數集中在乳品行業上。在常溫奶包裝領域,更是當仁不讓的老大。10年前有關部門的調研報告即顯示,其占據常溫奶包裝95%的市場份額,如今隨著競爭加劇,這一市場份額略有下降,但也至少保持著75%以上的占有率。
多年來針對利樂在中國市場是否存在壟斷現象及行為的質疑聲一直未曾間斷過。《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獲悉,2004年前后,《反壟斷法》出臺之前,國家工商總局就曾委托北京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做了一份《警惕跨國公司在華限制性競爭行為》的專題調研報告,該報告就是以利樂為案例的。
“此番接受反壟斷調查,利樂產品的市場地位及份額,最后肯定會被寫到工商總局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也已提交相應的經營數據。”利樂中國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但據記者采訪獲悉,利樂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并不是此番調查的重點。有包裝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進行反壟斷調查,一般可分三個部門去執行。一是發改委牽頭的針對價格壟斷、聯合定價等問題的調查,如之前發改委五糧液和茅臺的相關壟斷行為,開出過逾億元的罰單。二是國家商務部領導的反壟斷調查多集中在制造業,多為針對企業的兼并重組等行為,可能帶來的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如之前SEB對蘇泊爾的收購,就是由商務部啟動反壟斷審查程序的。
“這次國家工商總局主導的利樂調查,調查的重心應是其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通過競爭地位對對手進行打壓等行為。”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