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融資業去年發展得非常迅速。流行的大眾融資平臺如Kickstarter和Indiegogo幫助創業者輕松地從大眾手中獲得了創新性產品融資。專注于大眾融資業務的研究公司Massolution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有超過600家大眾融資平臺,行業規模已從2009年的5.3億美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7億美元。
這是一種相對新穎的融資手段,創業者常常給予投資者小福利或小禮物作為交換。Massolution公司的研究預計,2013年大眾融資總額將達到50億美元之多。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接受大眾融資。亞洲擁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然而研究顯示,這里的大眾融資平臺去年僅籌得3,300萬美元,占全球融資總額的1%。這么多多創業者需要依賴大眾來啟動他們的項目,而全球最大的人口聚集區的居民卻并不動心,這一點值得注意。
新加坡大眾融資平臺Crowdonomic的創建者里奧•島田表示,大眾融資在亞洲并不像在北美(2012年16億美元)和歐洲(9.45億美元)那樣具有吸引力,原因有很多。他認為,最顯著的原因是亞洲缺少知名度高的可靠平臺,無法像其他地區一樣推動產業發展。位于中國、以股權為基礎的融資平臺SeedAsia的CEO湯姆•拉塞爾對此表示贊同。他說:“我不知道如果你在世界其他地方擁有像Kickstarter這樣的平臺會怎么樣。”
亞洲太多的大眾融資服務商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島田解釋說,就是簡單地放上一個網站,卻不提供其他地區的投資者所期望的服務和保障。他說:“他們看了看Indiegogo或Kickstarter,模仿著做個類似的網站,就開始盼著收錢了。”
另一個原因是本土文化。島田說,打個比方,在亞洲,公眾對于失敗的認知與在美國不同,為一個想法在網上融資風險很大,同時也將創業者暴露于批評之下,還有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失敗。他說:“不論在什么地方,沒人愿意失敗。不過尤其在亞洲這樣的地區,人們很愛面子,顯然更害怕失敗。”拉塞爾指出了關系——即維護人際關系和影響力網絡這個過程——在中國的重要性,這可能也遏制了大眾融資業務的發展。他說“(中國)人喜歡在自己的社交圈里投資。他們通常很愿意支持那些他們了解創始人、或了解這人在干什么的項目。而在網上投資的想法恐怕他們很不習慣。”正因如此,SeedAsia致力于讓投資者與創業者在線下聯系。
而在美國,類似于Kickstarter和Indiegogo這樣的領先平臺已經積極地向海外拓展——亞洲除外。Kickstarter已經開始組織英國地區的融資活動,去年秋天開始接受英鎊。今年一月,Indiegogo CYe平臺開始支持新的貨幣種類和語言,在英國、德國、法國和加拿大建立了本地化的網頁。Indiegogo國際業務部的主任利茲•瓦爾德稱,他們當然考慮過亞洲的擴展計劃,只是需要確定時機是否成熟。她說,亞洲發展很快,因此要想在這個地區擊敗競爭者,吸引早期用戶顯得更加重要。
換句話說,在亞洲的競爭已經打響,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不計后果。Indiegogo的瓦爾德說:“得愿意承擔風險,不能在亞洲半途而廢。人人都想去亞洲,成為最早一批參與者。不過,如果沒有真正準備好承擔風險,我想這可能會成為昂貴和痛苦的教訓。” 瓦爾德曾在工藝品專營網站Etsy任職三年,主持國際運營工作,隨后加入Indiegogo。
考慮到亞洲這個市場潛力巨大,大家可以想見大眾融資的主要平臺正在密切關注亞洲。在條件不成熟地情況下貿然進入這一區域可能會起負面效果。不過讓自己在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呢?那可能會是最痛苦的教訓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