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除了各種遏制投資、投機需求的措施之外,的確也提出了許多增加供應的計劃,包括加強政策性保障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的要求,最近又有建設公租房的政策和指令出臺。好像又有重新回歸建立“結構化”住房體系的意圖。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遏制的政策層出不窮,可供應的步驟卻相對遲緩,尤其是政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似乎總是停留在高調的計劃和目標上,實質性的動作卻鮮有表現。“國十一條”開宗明義,將調控的目標確定為“降低城鎮居民通過市場化商品房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這其實反映了政府還沒有放棄讓大部分人通過購買商品房解決住房問題的想法。這就讓人擔憂政府建立“結構化”住房體系以及徹底改變房地產“全民游戲”態勢的決心。
如果真想上為政府“謀略”下位年輕人“辦事”,我建議李稻葵教授應該運用對于政府的影響力,矯枉我們國家在房地產行業整體戰略的嚴重偏失。只要“結構化”的住房建設發展體系建立起來,也就是說將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城鎮居民以及年輕人的住房解決方案從商品房市場中剝離出來,通過保障性體系去解決,中國房地產“全民游戲”的態勢徹底扭轉改變,那么房價回歸理性以及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目標也才有可能實現,李稻葵教授所擔憂的年輕人“焦慮”的社會、政治問題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解決。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