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魅力”
能源:月球儲有地球上稀少的氦3約100萬-500萬噸。200噸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滿足地球上一年的能源需求。月球還含有60多種豐富的礦藏。
居住前景:月球上存在水,土壤中豐富的鋁、鐵、硅可以用來直接生產建材,建造房屋;太陽能電池陣則被放置在離此很近的陽光充足的區域,獲得的電力源源不斷,生活、科研、生產都夠用。
太空發展中轉基地:月球引力小,在月球上組裝、發射航天器更容易。美俄歐都有火星開發計劃,先到月球基地,再從月球發射航天器到火星,是最經濟、科學的選擇。
軍事戰略意義:月球遠在離地球平均約38萬公里的太空中,誰占據太空中的高位,誰的威懾力和優勢就更大。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記者楊大正
見習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鄧孟
實習生周文吉王巧愛
■鏈接
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是探月第二梯隊領頭羊
“我贊成原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杰的看法:探月就像馬拉松賽跑,最后必然形成幾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美國和俄羅斯,第二梯隊包括中國、歐洲、日本、印度等。以綜合實力比較,我們可以算是‘二鍋頭’———第二梯隊的領頭羊。”對于近年來國際上出現的這股探月熱潮,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所有探月國家發射的都是繞月衛星,大家的目標都比較接近,但是各有特色。
歐陽自遠表示,日本做得最好的是探測月球背面的重力場,因為月球的背面我們誰也沒見過,所以他要發射幾個小的衛星作為中間星,來了解那邊的探測數據。這在世界上是很有特色的。
印度的“月船一號”有11臺儀器,其中有六臺是別人做的,自己做了五臺。印度對月球做了較全面的了解。但是,他們沒有做出全月球的圖來,另外,“月船一號”最后出了點問題。
“中國嫦娥一號比較有亮點的東西是我們的全月球影像圖。”歐陽自遠說,日本和印度的繞月衛星的飛行高度是100公里,它們拍的照比我們精細,但是沒我們全面。所以,對結果一定要有所取舍。我們下決心做全面、做整體,就得在精細方面有所放棄。這是根據各自的科學目標決定的。另外,我們對月壤的探測也比較有特色。
歐陽自遠還認為,美國的設計更有特色。“它的照相機分辨率達到了1米,而且還攜帶了一個小火箭和一個小衛星。過去人們在理論上猜想,月球坑里可能有冰。”美國先用小火箭撞到坑里面去,巨大的沖擊能量把冰塊融掉,變成水蒸氣,跟塵土一塊濺出來,后面的衛星緊跟著拍濺出來的灰塵里面的光線。最后,他們證明塵埃里確實有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