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各觀測站聯動為“嫦娥”護航
昨日下午6時許,在嫦娥二號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時,航天城飛控中心在兩小時內進行了最后一次綜合檢查,通過全面監測,各系統運行狀態穩定。為此次發射任務提供監測等服務的其他各站接力完成了對“嫦娥二號”飛行的測控工作。
嫦娥二號升空后,首先在廈門上空經過367秒。就在嫦娥二號發射進入倒計時1時許,廈門站實時監測了火箭“三級一次關機”。在嫦娥二號衛星火箭星箭分離733分鐘后,喀什站也展開了監測工作,開始擔任連續跟蹤監測任務,時段長達11個小時。上海站10分鐘完成衛星初始軌道確定工作,并將從今天清晨展開全面監測工作,積極配合嫦娥二號運行的后期聯動工作。青島站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也將為輔助測控“嫦娥二號”提供幫助。此外,執行嫦娥二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三號、五號、六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順利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迅速展開工作,在大洋深處列陣守護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之旅。
特派西昌記者楊大正鐘鍇
見習記者蔣哲
■預測
國際合作成未來太空探測必然趨勢
由于月球的探測開發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而且耗資巨大,而國際合作則可以減少預算開支,有效降低風險。于是,在逐月的太空戰場上,各國開始尋求合作盟友。
總部位于巴黎的歐洲航天局成立于1974年,現有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等17個成員國,它是歐洲國家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歐航局官方宣言稱,希望“集17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完成單個國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的確,在各國的月球乃至于更遠太空探測計劃中,“國際合作”已經成為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歐航局的內部合作,為長遠的月球探測開發,各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借鑒。國際上探月開發的合作,也早已經開始。
2004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宣布了美國新的太空戰略計劃后,包括俄羅斯、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都曾明確表示希望美國能開放計劃,讓更多國家能夠參與,并與美國國家航天局有了實質性會晤磋商。
2008年7月,美國、印度、韓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簽署了聯合探月協議,共同發起了名為“國際月球網絡”的探月活動,計劃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數個科學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