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脹預期來勢洶洶 防通脹成重中之重
2010年歲末,以食品為代表的物價指數突然快速上漲,已遠遠超出人們此前的預期,以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看,4.4%的水平已經創下25個月來的新高,而11月份更是達到5.1%的高位。在去年三季度,有關部門還對全年3%的通脹目標充滿信心,如今看來全年3%的通脹目標基本上已經失守。2010年7月份以后,控物價成為宏觀經濟政策和街談巷議的熱點,“豆你玩”、“蒜你狠”、“蘋什么”、“姜你軍”、“油他去”……輪番登場,一波接一波的“娛樂”大眾生活。與“漲”聲一片對應的是政府的調控不斷,從5月的“打擊投機”到8月的“投放儲備”,從11月20日的“國十六條”到“準備金率上調”,多部門“補貼、限價”的聯控旨在給“菜籃子”“米袋子”減負,保證基本民生需求。2011年,物價上漲依然會是老百姓“錢袋保衛戰”的首要問題,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壓力、勞動力價格上漲這“三把火”,將是導致物價持續“高溫”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計,控制物價將會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從關系,打出“組合拳”。
五、央行精準出手 兩次“意外”加息恰到好處
中國人民銀行12月25日晚發布公告稱,自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這是央行繼2010年10月20日之后的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以來的首次加息。2010年即將過去,正當市場以為年內不會再加息時,加息的“靴子”卻意外落下。此前央行于10月20日完成近三年來的首次加息,兩次加息都是不期而至,又都恰到好處。對于2010年首次加息,盡管來得有點突然,但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表示,加息對中國經濟正逢其時,這對于控制通脹預期、扭轉“負利率”非常必要;2010年第二次加息則凸顯出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在物價高點到來之前就加息,貨幣政策緊縮操作明顯提前,有利于降低社會對2011年物價過快上漲的擔憂。
六、“最不意外的意想不到” 中國GDP超越日本
2010年7月,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8月16日,日本政府首次公開承認,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已經被中國超越。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名義GDP為1.288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的GDP為1.339萬億美元。從單季度數據看,當季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日本。中國GDP超越日本,應該是“最不意外的的意外”,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3405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長速度為9.1%。由于日元對美元升值等因素,當年中國GDP總量略低于日本。初步預計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有望超過39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4000美元。這就意味著,日本將保持了40多年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讓給了中國。
七、中國車市持續火爆 大城市“搖號”
2010年1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一組數據再次讓世人感受到中國車市的熱度:2010年1-10月,中國汽車產銷1462.38萬輛和1467.70萬輛,同比增長34.49%和34.76%。截止到10月底,2010年1-10月汽車銷量已超過去1364.48萬輛的全年銷量,再創新高。而汽車銷量34.76%的同比增長,更是大大超出年初時社會各界10%-15%左右的增長預期。1個月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1到11月的汽車產、銷量都超過1600萬輛,同比增速雙雙超過33%,預計全年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800萬輛。繼2009年后,中國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2010年更吸引眼球的車市和民生新聞是,飽受堵車之苦的首都北京在全國大城市中首先公布治堵方案。根據方案北京市將實施小客車數量調控措施,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小客車配置指標。方案出臺后,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國內多個大城市關注北京治堵新政,北京車市更是在“史上最嚴厲治堵方案”出臺前后上演歲末搶車熱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