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期性因素與結構性因素的共振下,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值得注意的是,超預期的其實并不是中國經濟下滑的幅度,而是長達六個季度的時間長度。2013年,影響中國經濟增速的周期性因素有所減弱,2013年經濟在“L”形底部波動逐步成為市場共識。不過,結構性因素與體制性因素依然嚴重,中國經濟反彈的動力也比較有限。2013年中國經濟蓄勢式增長,預計2013年GDP增長8%。預計2013年一二季度將延續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回升走勢,之后受基數的影響,GDP增速將略有回落,全年增長8%。經濟回升主要得益于內需改善,消費潛力逐漸釋放,基礎設施和服務業投資加速帶動投資回升,緩和制造業產能過剩和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壓力。外需對經濟增長作用已經處于負貢獻時代。工業盈利在經歷了2012年斷崖式下降后開始恢復,預計明年將增長13%。通脹由降轉升,預計2013年CPI約為2.5%,PPI約為1%。影響通脹的主要因素包括:負產出缺口抑制通脹水平,輸入性通脹影響較小,食品價格自明年下半年將逐步上升。經濟轉型將對中長期通脹結構產生影響,CPI將趨勢性高于PPI,服務價格維持上漲趨勢。整體上看,通脹仍將處溫和區間。在房地產投資及產出溫和回升的預期下,通脹環比也將保持適度增長,同比前低后高,全年通脹水平與2012年相當。
預計2013年社會融資總量超過15萬億元,M2增速將為14%-15%,新增貸款達到9萬億元左右;利率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1%-2%,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規模加大,一季度降準的可能性較大。財政赤字可能超萬億,逐步從“投資型財政”向“消費型財政”轉型,采用杠桿式刺激,如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財政貼息、財政補貼。2013年貨幣政策仍會維持穩健基調。中國仍處于“滯脹后時期”,貨幣政策不會再度大規模寬松以支持政府投資擴張。但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央行也會在“穩健”的基調下適度關注經濟增長。預計2013年的新增信貸與2012年持平或略有增加,同時融資結構更偏向直接融資。
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周期交替期,呈現出明顯的“周期交替綜合癥”,預計未來3到5年中國將推進新一輪改革,通過城鎮化、放開壟斷管制和金融改革來釋放增長潛能,再造增長引擎,實現新經濟周期;服務行業崛起,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醫療保健、體育和文化娛樂業景氣有望趨勢性上升,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亮點紛呈。
在經濟增長放緩、貨幣政策常態化及市場全流通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估值體系有望逐步國際化,估值之間的結構化差異會繼續縮小,高估的題材股或將處于趨勢性的擠泡沫過程之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