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得300萬元?就算外企高管年薪也沒這么多,但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卻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高EQ,兩年就賺到這筆錢。他叫潘文偉,2007年剛來廣州時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現在他已經是有樓有車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偉曾一度想退學,不過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
初來乍到做家教賣T恤賺外快
今年22歲的潘文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的工人家庭,原來一家五口全靠在供電局當技術工的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2007年,潘文偉考入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來到廣州后,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潘文偉不但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還四處找機會賺錢。不過,當他揣著荷包里勤工助學賺下、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準備闖世界時,百貨大樓琳瑯滿目的商品和濱江東“天價”的樓盤讓他頓時蒙了,“我到底要奮斗多少年才能在這個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學還在盡情享受大一優哉游哉的校園生活時,潘文偉開始賺外快,做家教、推銷信用卡、賣T恤……
小試牛刀
經營院服找到了感覺
2007年底,學校公開招投標一些院系的院服訂做項目,潘文偉看到了商機。
潘文偉首先“摸查敵情”。他從學生會的“哥兒們”那里弄到了參與招投標公司的名單,并扮成顧客挨個兒打電話到那些公司問出不同質量服裝的底價。然后,他直接在網上查出一些生產商的地址,主動上門與廠家談生意。
投標價和貨源確定后,潘文偉私底下向學院有理有據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裝在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以博取印象分。投標當日,他更一人以5間公司的名義巧妙地參與投標。最后,他這個“初哥”竟然贏了做了幾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學校的院服項目。雖然第一個院服生意只賺了2萬元,但這卻讓他在創業路上找到了感覺。
然而,當他擁有了以前夢寐以求的這一切物質生活后,卻在好一段時間里陷入了困惑:“我讀書為了什么?”今年初有段時間他突然覺得很累。此時,有一名老板朋友想把一個200多萬元的項目交給他做,一時間他產生了退學專心從商的念頭。 “可如果現在退學就只有高中畢業的學歷,出社會后也未必有閑心再回校讀書,過去的大學夢也就破滅了。”經過3天的思想掙扎,潘文偉最終選擇繼續學業,原因就是“大學校園給我的財富是不能買來的美好青蔥歲月”。 據了解,潘文偉目前正忙著做男版“杜拉拉”,寫一本介紹創業經驗的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