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說話
今年1~10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1213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9%;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2156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5%;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8440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3%;幫助15937名城鄉勞動者實現自主創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59%;培養各類技能人才76448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53%。
鏡頭一 免費培訓造就了小老板
昨天,在市區越都商城“大黃蜂”童鞋店,蔣淼生熱情周到地招呼著顧客。早些年從袍江一家企業下崗的他,于前年開了這家童鞋店,今年下半年又接連在附近新開了兩家店,一家經營另一品牌童鞋,另一家經營女裝。
說起生意,蔣淼生咧嘴笑了:“第一家童鞋店開起來后,因為產品結構不完善,我眼睜睜地看著很多顧客流失,心里著急。今年上半年,社區干部跟我說,市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在舉辦SYB創業培訓,可以免費參加,我心動了。4月份,我參加了培訓。培訓后,我理清了創業思路。在中心的指導下,又新開兩家店,把經營品種從小童鞋延伸到中大童鞋和女裝。現在三家店相互帶動,經營情況挺不錯。”
蔣淼生一個人管不來三家店,便招了兩名營業員。“我一人創業,還能帶動兩人就業。”蔣淼生為自己能幫上別人而高興。
鏡頭二 不漏下一個待業者
“童同志啊,有沒有廠在招門衛?要上白班的。”日前,越城區府山街道水溝營社區社保室里,剛剛退休的劉水木一大早就來找工作人員童林娟打聽招聘信息。
“有幾個呢,我翻出來給你看。”童林娟翻開一本厚厚的招工信息本。“我們平時經常在收集招工信息,發現合適的,會推薦給來求職的居民。”
經過一番比較,劉水木心里有底了:“我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再定。到社區來找工作,就是方便,而且放心!”
“我們是省級充分就業社區,只要是有勞動能力又有就業意愿的,我們都會幫忙推薦工作,社區就業率達98.3%。像今年就幫20多人落實工作,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和其他社區居民知道后也來找我們。”童林娟說。
平時靠賣報紙為生的茅云林,家庭經濟較為拮據。社區針對他的情況給他安排了一個公益性崗位:為小區清除牛皮癬廣告。“一個月能拿300元,也好貼補家用。”茅云林用認真工作來表達感激。
鏡頭三 大學生創業路子更寬
離紹興文理學院不遠有一條丁向弄,聚集著六七家大學生開的店。循著悠揚清亮的笛聲,記者走進了趙琴的“笛藝春秋”店。
2009年畢業于紹興文理學院音樂學院的趙琴,一直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開一家專營笛子、簫等中國傳統樂器并提供培訓的小店。從所在社區那里了解到相關的創業政策后,今年4月,趙琴的小店開張了。
愿望成真的趙琴如今想著如何把小店做大。“聽說市里今年又出臺了關于扶持創業的新政策,把高校畢業生創業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提高到20萬元,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個好消息。現在政策寬松,社區又經常幫忙介紹學生,小店經營形勢還不錯。下一步,我考慮去貸些款,把小店做大。”趙琴青春的臉上神采飛揚。
●短評
“就業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溫家寶總理的這句話,點出了就業之于民生的重要性。
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年以來,我市強化就業服務,千方百計幫助各類就業困難對象上崗;同時,圍繞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這一目標,出臺力度更大的創業扶持政策,開展十大創業行動,進一步掀起創業高潮。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就業難,難在待業人員缺技術、缺本領,創業難,難在創業人員缺資金、缺項目。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能進一步創新培訓機制,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進一步收集更多投資少、見效快的創業項目,方便更多的城鄉居民自主創業,并以創業帶動就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