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琦,上海外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09屆畢業生。去年12月加入上海瑩佳文化傳播文化公司創業團隊。
創業方向:將以服裝租賃為基礎的校園企業推向市場,開拓會展事業。
盈利模式:打造獨立、有創意的會展品牌。
目前需要:1、正從校園企業轉型,走向社會,尋找既保有校園基礎,又能拓展出新市場的企業方向。
2、需要會展業業內人士的專業指導以及女性創業的規劃與指導。
【抉擇】
放棄名企、出國機會選擇創業
吳蓓琦是外貿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去年年底,當其他同學還在為找工作發愁的時候,她就早早收到了兩份OFFER。
一份是一家澳大利亞的著名酒店管理集團,待遇很豐厚:在國內工作半年后,由公司出錢送往澳大利亞培訓。另一份來自于穩定的國企,都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機會。
出人意料的是,吳蓓琦選擇了另一條路―――創業。同校的師姐胡瑩從2006年起經營學生的正裝租賃,如今已經注冊成為實體公司。吳蓓琦曾經做過胡瑩的幫手,去年底,公司計劃擴大經營范圍,吳蓓琦決定加盟胡瑩的創業團隊,成為合伙人。
“趁年輕的時候,讓自己自由發揮一次,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別人可能會考慮很多,我覺得做了才知道行不行。”吳蓓琦說。
對于自己的選擇,父母雖然有些擔心,但還是表示支持。媽媽只是對她說:“決定是自己做的,以后累了,哭了,不要怪任何人。”
【起飛】
第一次“創業”失敗后狂哭
吳蓓琦決定創業并非一時沖動。“我個人的目標是創業當女強人,不僅僅是個中層的白領,我喜歡LEADER的感覺。”
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創業”,是高二時參加了一個由SIFE(世界著名的國際大學生企業家聯盟)組織的全球高中生創業比賽。30個人,吳蓓琦領隊,花了3個月時間辛苦準備,可惜后來沒選上。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創業’失敗,回去后狂哭,很不甘心。”吳蓓琦向老師請了一天假,一個人在學校操場上放風箏。“后來總結出失敗的原因,項目的盈利性沒有體現出來。”吳蓓琦表示,那次虛擬的創業給她展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因為有這個夢想的支撐,雖然公司還處于創業初期,工作非常辛苦,但吳蓓琦覺得很幸福。“每當遇到難關時,就應該多想想最初自己的理想。”讓吳蓓琦感到特別自豪的是,在今年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公司還招募了5個新的員工,“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