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將有610多萬大學生面臨就業,為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加上部分地區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畢業生們可謂煞費苦心,四處學技能,考證書,力求在應聘的時候能夠交出一份亮眼的簡歷。有需求就有供給,如今各種針對大學生求職所開設的培訓班越來越火熱,究竟能否助大學生一臂之力,讓他們的求職之路走得順利一些,這還需要就業市場的檢驗。
就業難催生考證熱
時下,正是大四學生忙著應聘的時候,高校的公告欄里,貼滿了各種有關考證報名和培訓的廣告。大四的學生,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只要求完成畢業論文,以及部分專業的實習。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求職、考證的培訓中去,參加過幾次招聘會的小陳說:“招聘會上每個用人單位的攤位前都擠滿了許多學生,如果學校排名一般,自己手里再沒有幾張像樣的證書,人家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給。”
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大學生都和小陳一樣認為,在人滿為患的招聘會上,唯有手持一疊課外考取的證書,才能讓自己脫穎而出。否則,用人單位可能連你的簡歷都不收,勉強收下也沒準一轉身就丟進垃圾桶。
小王是某所二本學院的大三學生,從二年級開始,連續考了3次英語六級了,卻都沒通過。“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該報名參加英語六級的培訓班,省得白考了3次,浪費時間,錢也沒省下。”小王懊惱地說。其實,目前普通高校一般都規定,本科生通過英語四級就可以畢業。可是為了就業著想,大多數大學生會在畢業之前通過英語六級的考試。小王原定計劃是通過英語六級考試之后再去報名學習難度更高的中級口譯。“找工作多張證書用處可大著呢,為它花點錢,值得。”在畢業之前考取的證書越多越好,這是目前大學生考證者較為普遍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