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后去創業

高常壯和他的巧克力店
創富核心
6月末,又到一年一度大學畢業生離校時,這也是各種情感交集的時刻,有告別校園生活的依依不舍、有走向社會的躊躇滿志,更有尚未找到工作的苦悶與焦慮。伴隨高校的不斷擴招,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凸顯,媒體不斷曝出“大學生工資不如民工”、“大學生爭做搓澡工、洗腳工”等新聞,至于“大學生畢業就等于失業”的說法也由來已久。其實,我們大學生除了努力就業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積極創業,雖然大學生沒有資金、經驗與閱歷,但大學生卻有著創業者不可或缺的激情、創意與勇氣,本期創富榜樣集納了三個大學生創富個案,他們的創業故事,也許能給那些還正在苦苦尋找出路的大學生朋友帶來啟示。
畢業創業之 創意篇
一本DM雜志風行成都高校
現在,成都有的高校班級聚餐,全班同學都會搜集來一堆《校園消費》上的代金券,然后,數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往市中心吃火鍋,場面非常壯觀。每到這時,火鍋店的老板都暗自高興,因為他在《校園消費》上發布了幾期的廣告和代金券后,竟然回收了1萬多張代金券,火鍋店的人氣狠狠地旺了一把。
這本名為《校園消費》的DM雜志,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內,發行量從1萬份猛增至4萬份,風行于成都的10多所高校,還進入了多所大學的圖書館,大大方方地跟一些財經雜志擺在一起。DM是英文“directmailadvertising”的略寫,直譯為“直接郵寄廣告”,即通過郵寄、贈送等形式,將宣傳品免費送到消費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校園消費》的5名創辦者,有3名走出大學校門不到一年,有兩名還在念書。名不見經傳的《校園消費》,何以博得大學生的青睞,在成都高校如此風行?
代金券帶來的廣告效果
在校園經濟風起云涌的今天,《校園消費》代金券的創意,成了幫商家吸引大學生的重要手段。一時間,這本雜志廣為散發,傳閱率節節攀升。一些學生干脆登門索取雜志,甚至有學生收集《校園消費》,拿到網上叫賣,把這份原本免費的雜志以四五元的價格出售。不僅是前面提到的火鍋店,《校園消費》的100多個廣告客戶,大多數都采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大學生,效益可觀。雜志的創辦者之一龍宏說,每期雜志的代金券金額就有兩三千元,像這樣的優惠在其他媒體是提供不了的。
“現在的廣告相當大一部分要靠關系談成,可我們剛出校門,什么關系也沒有。”雜志的創辦者之一劉洪燕說,“唯有讓商家認識到我們的傳播效果,才能說服他們掏錢打廣告。”他們想到了代金券。由于代金券的廣告效果一目了然,《校園消費》留住了一大批長期客戶。
某高校旁的一家牙科醫院,經過《校園消費》業務員的說服,在雜志上投放了廣告。第一次刊登的牙科醫院廣告沒有加印代金券,結果付廣告費的時候,老板顯得很猶豫。第二次牙科醫院的廣告上加印了一張代金券,等到《校園消費》業務員上門收取廣告費時,老板付錢就很爽快了,因為他回收了一沓代金券。跟報紙等媒體相比,《校園消費》的廣告價格相對較低。這也是商家們看上《校園消費》的另一個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