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畢業前的幾個月時間,他們對成都的校園消費市場做了一個調查。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成都市的13所主要高校共有在校大學生41萬人,大學生的生活必需消費和其他可支配消費的總額超過了21億元。校園消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蛋糕,這一調查結果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心。
2006年8月,劉洪燕和4名同伴注冊成立了“高效文化公司”,開始正規運作《校園消費》雜志。劉洪燕擔任總經理,其余4人分別負責公關、市場、策劃、編輯、發行等工作。
手握《校園消費》這張王牌的高效文化公司,目前已經雇用了25個專職員工,還為200多名大學生提供了兼職崗位。迄今為止,《校園消費》的廣告收入已超過百萬元。北京、上海、重慶以及成都本地的一些傳媒集團、風險投資機構紛紛表達了合作的意愿。
羽翼漸豐的高效文化公司已經開始籌劃更大的事業了。除了《校園消費》雜志,公司正在為企業做面向高校校園的整合營銷:市場調查、品牌推廣、活動策劃等立體式營銷戰略。
畢業創業之 經驗篇
吃巧克力吃出來的生意經
大男生也那么愛吃巧克力?人家不但戀巧克力的香,還賺巧克力的錢。
巧克力讓他吃了個遍
高常壯的身材有點胖,這跟他喜歡吃巧克力有點關系。市面上幾乎所有巧克力他都吃過了,時間長了,高常壯對巧克力有很深的了解。平時,高常壯買巧克力也花了不少錢,他決定自己開一家巧克力店。
有了開店的想法后,2006年,大學畢業后,高常壯到各大商場考察各家巧克力店經營的情況,發現他們經營的情況不是很好,主要是經營模式不理想。之后,高常壯又上網查找資料,最后決定開一家DIY巧克力店,顧客自己動手做巧克力多有紀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