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地圖到《校園消費》
《校園消費》的創業團隊一共有5個人,其中劉洪燕、任建、王林是四川大學2006屆畢業生,劉振華在成都大學念大四,龍宏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讀研究生。
2005年6月,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學生會任職的任建,找到同學劉洪燕,想在9月份新生報到時,通過向新生免費發放校園地圖,推廣一下學院記者團的良好形象。可是,要印幾千份的地圖得花不少錢。錢從哪里來?
劉洪燕想到了拉贊助。他們在地圖的設計圖紙上畫出了24個廣告位,利用暑假的時間東奔西跑地招商。當時的困難,是沒有正規的公司作為后盾,難以取得客戶的信任,如果沒有商家認購這些廣告位,制作地圖的計劃就流產了。盡管吃了不少苦,最終他們還是把24個廣告位全部賣出去了。最后,他們不僅順利印制了兩萬張地圖,還賺了8000多元。
這次地圖招商讓在同學當中有“劉總”之美譽的劉洪燕發現,如果有一個媒體能把校園周邊的商家和校園內的大學生聯系起來,其中一定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2005年9月,劉洪燕與幾個同學創辦了《校園消費》雜志,并陸續在四川大學發行了幾期,發行量從1萬份增長到1.5萬份,發行范圍也從四川大學擴大到成都13所主要高校。劉洪燕成了名副其實的“劉總”。
廣告收入超過百萬元
2006年劉洪燕大學畢業,和其他畢業的創業團隊成員一樣,她早就聯系好了工作單位。然而這一切因為一次偶然而改變。
2006年4月,團成都市委等單位主辦的“創業成都”系列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啟動儀式。劉洪燕“深受震撼”,“當時就有非常強烈的感覺,那就是要把《校園消費》繼續做下去”。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團成都市委的支持,他們放棄了就業,開始了真正的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