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義烏外國客商多、一些涉外社區急需懂得和外國人打交道的管理人員的需求,學院還開出了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專門培養懂外語、了解外國人生活習俗的適用人才。
面向學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學習能力開展教學,揚學生所長。學生愿意學、能學的就多學點,學不懂、學不了的可以不學。
賈少華說,到這里讀書的學生動手能力非常強,膽子大,不懼怕失敗。傳統的本科院校“壓縮餅干”式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不合適。
“我們培養的不是學術型人才,對我們的學生來說,理論學習夠用就行。”賈少華介紹說,在學校,學習物業管理的,高等數學學不好,可以不學;學習產品造型設計的,不想上英語課可以不上。
譬如計算機專業,如果什么都學、什么都懂一點,就是本科生都會感到相當累,不要說一個高職生了。其實社會分工是細化的,一個人具有專業特長在就業創業上更有優勢。所以學院的計算機教學是采用俱樂部形式開展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專攻一樣,或網頁制作、或網絡管理、或圖像設計、或軟件應用。這樣學生畢業時就能成為某一方面的高手,企業都搶著要。
面向實踐,就是積極鼓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到社會的大課堂中真刀真槍地鍛煉自己。社會也是課堂,技能也是學業,實踐是更好的學習。賈少華認為,一個人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抗風險能力在課堂上是學不會的,只能從實踐中來。
所以,每到節假日,這里的學生不是鉆進網吧,而是鉆進市場,或做翻譯,或做營銷,或去收集商業信息。學院還把每年10月22日至26日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召開期間、4月底義烏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行期間設為實踐周,讓學生到博覽會上去靈信息,搞設計,做服務。
國際貿易系規定,只要拿到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應課程可以免考。旅游系學生被旅行社聘用,帶團出去工作,不視為曠課。學生被企業雇用,或自主創業,可以休學一年再回來讀。
社會實踐還被引入到課堂教學。國貿系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上完銷售技巧課,課后就聯系廠家拿來電動剃須刀,讓學生上街去賣;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學了設計課程,老師給的作業就是企業的產品設計,設計被企業采用了,還可以拿報酬。
真刀真槍的實踐,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市場適應能力。
這里的學習氛圍最適合我了——發自學生肺腑的真實感言
經過市場上的摸爬滾打,學生們更知道自己缺什么,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也更主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