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主動去基層,
政策才算成功”
羅偉其說,政府制定政策上要“以人為本”,站在大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只是鼓勵大學生下基層是不夠的,要做好配套措施,從讓他們去,轉變為大學生愿意去,去了有事干,并能干成事,讓大學生感覺去基層有奔頭。
老是讓大學生轉變觀念,我們有沒有拿出讓他們滿意的政策?如果大學生主動、自覺去基層,這樣的政策才是成功的。“拜托各高校近期就做調研,掌握大學生對政策的期望,他們希望政府出臺什么政策,他們去基層發展擔憂什么,希望如何解決等。我希望在兩三個星期內就拿出來”!
很多企業反映,現在大學生到企業后不能立即上手,不好用。對此,羅偉其批評道:“這一點企業應該看到,現在大學生去實習的難度也比10年20年前增加了很多,大家都覺得這是負擔。”他說,政府應出臺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到大學生的培養中來。“教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維的,僅靠學校無法做好 ”。
“時代發展了,
人才結構也要隨之變化”
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和人才市場的需要存在一定距離,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羅偉其指出,目前高校應該大力改革教育模式。“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不能一成不變,高校應該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創新精神、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的現代大學生”。
時代發展了,產業結構調整了,所需的人才結構也要隨之變化。“大家回去仔細閱讀國務院出臺的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不只是讀教育部分,要通篇讀,要從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找到教育發展的要求”!
羅偉其說,他曾經和省發改委領導一起探討問題,人家反映,廣東電力設備處在世界前列,火電、水電、核電等產能和技術在全國都舉足輕重,但電力人才培養卻相對滯后。“廣東正在用的先進設備,許多大學生畢業了還沒見過,這樣的畢業生怎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