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刺激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但就業難,創業更不容易,多數以失敗告終。資金、經驗、人脈、資源、社會環境,諸多瓶頸注定了大學生創業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
浙江工商大學廣告系大四學生周貝寧和幾個同學一直對自主創業頗有熱情,但因為資金限制、項目的選擇等問題的困擾,遲遲未動手。“我們也知道政府對創業有支持,但是‘創業’并不是嘴巴上說的那么簡單,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周貝寧表示,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的教育,也無創業經驗。“萬事開頭難,可我們就是不知道該怎么開頭。”
有調查顯示,浙江省每年投入創業的大學生人數約有2000人,成功率僅為4%,雖已是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省份,但與全世界20%的成功率相差甚遠。
業內人士分析,知識和經驗的限制,還有風險意識和資金的缺乏,是造成大學生創業熱情與成功率巨大反差的原因之一。為解決這個瓶頸,浙江省一些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制定了多項個性化措施,為學生創業提供滋生的土壤。
創業教育授人以“漁”
“學生創業”已成為高校里“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大學生創業之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業的成功。為學生提供系統和專業的創業培訓,才是授人以“漁”。
據了解,義烏工商學院里,網絡創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去年統計的數據,在校8000余名學生中,網絡創業的有1200多人,達到鉆級水平的也有幾百人。
“隨著電子商務不斷做大,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滿足學生需求,學院正在打造創業學院,專門開設針對電子商務的課程,幫助學生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義烏工商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任何少慶介紹,今年下半年,學院還將開設四個“淘寶班”。“目前正在與淘寶網溝通,希望能夠爭取到專家來淘寶班開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