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高校在私營企業技術商業化中的重要作用。每次足球隊贏了比賽,隊員都會把佳得樂(Catorade)扔給主教練;佳得樂是一款獲得高校發明專利許可的運動飲料。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時,大多數人會使用Google搜索引擎,這也是高校的發明。
高校發明家創造了許多重要的藥物和醫療用品。例如,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明了真空輔助縫合傷口,這種方法能將傷口愈合的時間減少1/3。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研發了抗凝劑華法林(Warfarin)。
30年前,美國國會通過了《拜杜法案》(Bayh-Dole Act),將聯邦資助所完成發明的專利權分配給學術機構;根據美國大學技術管理者協會(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s)的報告,自此至今,高校發明已經催生了6,000家新企業,4,300種新產品和153種藥物。
即便經歷了大蕭條,高校技術商業化仍然保持著快速發展。美國大學技術管理者協會近期發布的年度調查顯示,2009年,美國學術機構的專利授權收入達23億美元,比2008年略有增長;2008年的調查排除了一次性支付的訴訟費和預付費用。
2008年和2009年,學術機構發明專利授權和創辦企業的速率也在增長。2009年,平均每所學術機構的專利授權為29.4項,幾乎是1991年的三倍;美國大學技術管理者協會從1991年開始記錄這些數據。2009年,平均每所學術機構催生出3.3個初創企業,是1994年水平的兩倍多。
此外,2009年又是美國學術機構教職員工和學生發明數量的一個增長年。如下圖數據所示,每所高校和醫院的發明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56%。
專利授權和創業活動增長的來源,似乎是高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發明數量的增長。發明活動產率,即初創企業和專利授權的數量與發明數量的比值,都開始從峰值下落。2009年,專利授權數量與學術機構發明數量的比值為0.26;比2000年的0.34有所下降,但與2006年的0.22相比有所上升。2009年,初創企業數量對發明數量的比值為0.029,低于2004年的0.039,但高于2007年的0.028。
將初創企業數量與專利授權數量做比進行衡量時,也能得到相似的走勢。2009年,美國學術機構每項專利授權產生了0.11家初創企業,低于2004年的0.14。
總之,雖然近年來發明活動產率在下降,但是美國學術機構發明數量的增長,使得專利授權和新企業創建活動,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逆流而上。對于需要新藥品、醫療器械和電子設備的人來說,這一趨勢令人欣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