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畢業生非法經營額達16億元
熊某落網后,南昌警方又發現,南昌李某、涂某、計某三名嫌疑人于2009年年底成立南昌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以該公司名義非法代理江西地區的中天黃金期貨交易,且交易數額巨大。
3月23日,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辦案民警對李某、涂某、計某三人實施抓捕。
據辦案民警朱金介紹,李某、涂某、計某都是“80后”,他們大學畢業后同在一家私人投資公司當業務員,熟悉了非法炒金業務后,三人離職單干,注冊了一家投資公司。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三人從網上購買客戶電話信息,通過網站宣傳或由公司業務員撥打客戶電話等方式向全國各地發展代理商及客戶500余人,非法收取傭金(非法獲利)280余萬元,涉及非法經營額16余億元。
黑幕揭秘
交易資金都被挪作他用
經過突審,犯罪嫌疑人熊某交代了香港中天黃金的交易流程:客戶通過代理商與中天黃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簽訂《客戶交易協議書》,安裝“MT4黃金期貨交易軟件”客戶端,將用于炒黃金期貨的保證金存入指定的涉案個人賬號后,在中天黃金網頁點擊“存款通知”,由客服通知財務人員將保證金按當日匯率轉換為美元數額記錄到客戶交易賬號(即入金)。
客戶登陸MT4交易平臺,以0.1手為最低單位(100盎司黃金為一手)、以保證金(每交易一手需繳納1000美元保證金)100倍金額進行買多或買空雙向交易,周一上午七點十五分至周六凌晨四時交易,每交易一手,公司收取100美元(50美元手續費和50美元傭金)。
據犯罪嫌疑人熊某透露稱,軟件上發生的交易是內盤交易,實際上沒有真實資本市場合約的交割,與資本市場毫無關系,交易的資金沒有真正流到資本市場上,而是被中天黃金公司挪作他用。
警方提醒
國內并未開放境外 黃金和外匯市場
辦案民警朱金提醒廣大市民,目前國內并沒有開放包括“倫敦金”在內的境外黃金和外匯市場,許多公司代理香港機構在內地炒金只是一個幌子,客戶的資金沒有真正用于炒“倫敦金”,而是被挪作他用。即使資金真的用來炒“倫敦金”,有的機構也會利用網絡故障讓客戶在賺錢或大跌時不能成交,故意讓客戶虧掉。因此在各類非法黃金交易平臺炒黃金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
按照目前法律規定,合法的黃金交易所只有兩家,分別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上述兩家交易所均實行會員制,并不直接接受投資者個人開立黃金投資賬戶。投資者可以通過各大商業銀行及合法期貨經紀公司開立個人戶頭,從事黃金投資。
高收益必有高風險
目前,商業銀行的黃金投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紙黃金交易,一種是實物金的買賣。紙黃金是由銀行提供類似于存折的黃金賬戶,投資者可以像看股票行情一樣看到紙黃金賬戶資產額的增減。第二種則是直接買賣實物金條。
與上述渠道不同,期貨經紀公司則可以提供黃金期貨合約交易。投資者通過保證金方式進行合約買賣,其方式與其它商品期貨完全一樣。相較于正規期貨的風險可控,地下炒金的百倍杠桿對于憧憬一夜暴富的投資者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力。不過,高收益必有高風險,投資者不僅需要承受高杠桿游戲規則的折磨,還要搭上無法律保護的巨大隱性風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