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從2011年7月開始,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工作。接近2年的孵化工作中,本文作者前后孵化過的團隊有16個,成立6個月后存活的有7個,成立1年后存活的僅有4個,其中一個被技術收購了、一個沒融資但實現了收支平衡、一個馬上能獲得天使投資、最好的一個馬上就A輪融資了。
作者從12個失敗項目和4個相對成功案例,總結出來10個大學生創業教訓:
大學生創業為什么會掛掉?
1. 學生創業不要做上下游對接很重的產品
云端科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他目標是幫你的錢包瘦身,將所有的優惠卡、會員卡、積分卡都放到一個app上。可是項目最后失敗了。原因是:這是資源導向性的項目。他們相當于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點已經很難做,更何況他們需要大量的商家在你的app上登記、更新。而后者偏偏是需要大量社會資源,大學生往往無法憑借“努力”就能補上的短板。
所以,大學生項目一般只做對接一類用戶。比如,Facebook最初只做大學生,超級課程表也是只針對大學生。
2. 如果你創業方向不是你的興趣愛好,請謹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行話也有說“隔行如隔山”。最靠譜的學生項目首先是源自創業者的興趣和愛好。一個不愛看書的團隊,做的卻是書友間的興趣社區;一個自己不玩游戲的人,卻異想天開做游戲。真正進入一個行業,需要時間成本,了解新概念、了解用戶習慣、了解潛規則。時間是創業的最大成本,進入一個行業和做你的項目,你能兼顧嗎?
大學生階段,大部分學生對“產品”的掌控設計能力、對“人性”的理解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憑著一股熱情,大家應該從最熟悉、最經常接觸的方面入手,發現過程中很麻煩、很不便利、很難堪的地方,利用互聯網、科技的方式來優化這個過程,使大家(用戶)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錯,無論app、網站,都只是一種優化的方式(這是一個月前的理解,最近對互聯網的本質是什么又有了新的體會),他并不是生活的主題。
3. 人員穩定性是學生團隊的最大殺手,而隊長則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重中之重
在每個團隊的最初最關鍵6個月,有超過一半以上(9/16)的團隊發生人員變更。回想文章開頭的那個數據:創業6個月后失敗的團隊數(9/16),冥冥中還是有關系的。兩個數據的團隊不是重合,我們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團隊某個成員因為個人發展目標并不在此,6個月或者一學期過后,他們會由于現實的壓力(保研、考研、托福、GRE)而選擇放棄。并且因為這些成員承擔著項目某一重要部分,而導致項目不得不中止。除非,團隊本身的執行力很高,6個月以內已經做出產品。這個很難,詳細看第4點。
原因很簡單:社會創業者承擔著失敗的風險,創業這事對自己的家庭、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在校學生創業,他們沒有憂患的意識,更多地是試一試的心理。請問,兩軍對戰心理如此,何方可勝?
而過了6個月后,項目的產品出來了,這時是隊長發揮作用的關鍵時刻,項目成敗也取決與隊長。隊長承擔著一個這么重要的角色:產品設計、部分技術工作、市場營銷、戰略發展、團隊協調。6個月后產品面向用戶、面向市場,技術研發已經變成一個次要的因素,怎么在有限時間內使項目獲取到一個好的數據、好的口碑,甚至是好的收入,需要隊長超強的前瞻性,指揮好隊員的工作。一個好的項目,他們的隊長無疑都是杰出的,讓人覺得nb的。
4. 第一次做項目?別想多了,就當積累經驗吧。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大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學習能力,即使是第一次做項目也能創業成功。但事實告訴我,學生缺乏經驗是最主要的原因。具體表現有:進度無法保證、時間表無限延后,一個學期(半年)都沒做出一個demo,從而團隊心思散渙,進而團隊解散。16個項目中,有7個團隊第一次做項目,最后僅有1個團隊存活(XL-View)。這個存活的團隊也不是一帆風順,期中曾發生一次團隊震蕩,幸好負責人和我及時地重組團隊。
所以,想參加創業團隊或者組建創業團隊的同學,看看你這個團隊以前是否都有集體項目經驗(不是學校那種創新實踐項目),而是有否承接過外包?有否做過別的項目轉型而來?如果沒有,你又很想在這個團隊中共事,先別太心高氣傲,第一個項目,先練練手吧。
5. 社交、電商和平臺
太多同學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景,但這個愿景也是他們當前的目標。這造成了愿望太美好,無法實現。他們描述項目最常見的三個詞“社交、電商、平臺”,沒有一個項目天生就該如此,這3個詞只是你以后發展的方向。
任何的愿景都是一步一步疊加而成的。Facebook當初也只是一個Facemash(比比兩個人中誰更漂亮),沒有社交、沒有分享、沒有登錄。只有2個按鈕,A漂亮還是B漂亮。Facebook也是在這個的基礎上一次一次的迭代、改善、改版做出來的。Twitter同樣也是。這些故事都可以網上搜到。
缺乏將愿景細化成一個核心功能真正落地的能力。只做一個核心功能,能夠使你集中力量把這個功能做到最好,一個100%優秀的功能,無疑比10個10%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6. 優雅地死去
新產品出來前后的運營是學生很大的薄弱點,他們會問怎么告訴你的用戶呢?
一個百萬PV的網站,用戶并不是天生的。微博火的時候,去利用熱點新聞吸引眼球、去做微博應用然后想辦法上首頁,新浪騰訊2家都多少流量了;微信公眾賬號自動回復功能編寫了幾百個條;各大論壇、貼吧刷帖,老被刪就去摸GM的上線習慣利用時間差發帖多存留點時間……
“優雅的”學生團隊連去開水房貼上溫馨提示并附上二維碼都不愿意去做。他們守著他們的網站,等待用戶的上門。這些臟活、累活,不屑于去做,那些邪門歪道你們更加鄙視(不提倡呵呵),那么你們憑什么而活?
創業就像一群人去爭地盤。你可以選擇優雅得像個Gentleman,掏出手帕擦擦槍頭,講究儀式,而流氓上來掄起拳頭就開干了。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想想這句話后面的鏡頭你就懂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