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別的同學都忙著四處找工作,她和班里3名男生商量著自主創業,起初打算開家品牌服裝店,可加盟費就要兩萬多元,廠家還有多種限制。后來,他們決定在居民區開蔬菜鮮肉店,成本小,風險也小。畢業一個月后,姜茵等人在馬李莊開了第一家店,本錢是由家里籌借的,還有貸款。
“自己干也不容易,啥事都得操心,可心勁兒足。”姜茵說,剛開始,她蹬三輪出去跑十幾里路進貨,風吹日曬,很有些吃不消,但一路走來,她發現自己比預想的堅強得多。
對他們開店創業的舉動,一些親友剛開始很不理解:“不就是賣菜嗎?花那么多錢上大學有啥用?”但姜茵覺得這條路沒走錯,“學的東西早晚會用上”。
姜茵說,居民區的超市很多,他們的店能站穩腳跟,一靠進貨時嚴格把關,薄利多銷,二靠服務,可以免費送貨上門,單買一袋饅頭都送,更重要的是幾個人都能吃苦,有問題一起想辦法。如今,他們的連鎖店已開了4家,經營范圍也日益拓展,成了超市,親友也對他們慢慢地理解和認同了。
調查
創業者很少,成功者更少
在兩位畢業生的經歷背后,是一組沉甸甸的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