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縣184個村配備了大學生村官,占全縣總村數的83%,是邯鄲市選聘人數最多的縣。該縣立足實際,創新思路,采取三項措施,助推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創業成才。目前,有22名大學生村官領辦協辦經濟實體,成立經濟合作社8個,實現經濟效益1200余萬元,解決農民就業860人,幫助512個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制定政策“扶”。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多方位服務和支持。一是開辟綠色通道。對大學生村官創辦領辦經濟實體,放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程序,提供登記便利,減免有關行政事業收費,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加速器”。二是設立創業基金。縣委積極引導企業為大學生村官提供資金、項目支持,26位企業出資120萬元,設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新引擎”。三是提供貸款支持。協調縣域金融機構,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最高5萬元的貸款。近年來,金融機構共向大學生村官發放低息貸款200余萬元,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助推劑”。四是建立創業基地。依托全縣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村,建立了縱橫鋼鐵、辰翔集團、春昱地產等12個企業實踐基地和神農高科園、萬畝甘丹冬棗種植園、萬畝小雜糧基地、萬畝仙桃基地、千畝香椿樹基地、千畝草皮種植基地等18個農村實踐基地,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實驗田”。
建立機制“幫”。建立縣領導幫、企業家幫、鄉鎮黨委成員幫、專家幫、村干部幫、創業服務協會幫的“六位一體”捆綁責任機制,對大學生村官在項目選擇、技術培訓、市場開拓、場地水電等方面給予全程指導和幫助。一是縣級領導當“協調員”。29名縣級領導“一對一”結對幫扶一名大學生村官,加強對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的調研指導,協調幫助他們解決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企業家當“保障員”。每名企業家聯系1-3名大學生村官,負責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向和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對符合新農村建設需求和市場規律的創業項目,在資金、業務、市場分析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加強風險控制,提高創業成功率。三是鄉鎮黨委成員當“輔導員”。全程跟蹤掌握大學生村官創業情況,及時了解思想動態,做到思想上鼓勵、工作上鼓勁。四是專家當“技術員”。從水利、林業、農業等部門選派專家,常年為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提供技術支持,跟蹤進行指導,為大學生村官爭取滴水灌溉、林下養殖等項目資金60萬元。五是支村“兩委”干部當“指導員”。主要負責傳、幫、帶,“手把手”指導工作,“心貼心”交流經驗,增強大學生村官創業的信心。六是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協會當“聯絡員”。根據“組織指導、協會搭臺、村官唱戲、服務發展”的原則,通過村官QQ群、創業服務協會網站、會刊《新希望》等平臺,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創業服務。
開辟課堂“育”。一是專家課堂。在每個創業實踐基地選配1-2名專家或技術能手,駐點指導,實現“零距離”教、“零距離”學。開設大學生村官創業論壇,聘請企業家、專家教授、致富能人,圍繞創業知識、實用技術、經營管理等內容,定期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培訓,探討市場行情。全縣先后組織各類創業培訓班60余次。二是空中課堂。針對大學生村官分散、集中學習難的實際情況,依托縣黨建短信教育平臺和遠程電教資源,開辟了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無線陣地”,定期向大學生村官發送“創業短信”,發布現代農業、特色養殖最新技術等創業信息,及時通報縣內外大學生村官創業信息。三是實踐課堂。開展“建設新農村、創業我先行”、“讓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中閃光”等主題創業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村官當好“學生”,主動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致富能手學習,在與群眾摸爬滾打中吸取營養、增長智慧,進一步增強了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本領。同時,通過開展季度評星、創業標兵競賽等活動,選樹了10名大學生村官“創業標兵”,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創業氛圍,創建了省級品牌——果王“甘丹冬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