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回鄉創業是實現農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環”轉變的有效途徑。我國每年有數百萬農村生源大學生,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寶庫。如果部分大學生成為回鄉創業的主體,不僅可以彌補本地經濟建設所短缺的人力資本,更重要的是,其創業行為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力量,既能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空間,也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此外,回鄉創業也利于緩解城市就業壓力、減輕農業土地壓力等。
我國已富起來的村莊大都有一個見過世面的“返鄉創業”的領頭人。我曾對部分“超級村莊”的領頭人進行過調查,發現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輕時一般都當過兵,或者打過工、做過生意,大都在外見過世面,擴大了眼界長了見識,也知道了外界需要什么,當然還有可能積累了一定的人脈。然后他們回到家鄉,充分利用家鄉的人力物力財力,自己創業,最后成就了一番事業。大學生在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增長了見識,如果用好了,不但可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而且可以推動當地新農村建設。
實際上我國的城市早就利用過返鄉創業者的力量,只不過他們是出國留學后又返鄉的創業者。近年來,我國建立了不少留學生回鄉創業園區,國家既給政策又給錢,專門設立了科技創業基金,專門資助那些有一定市場前景的技術,幫他們把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些項目失敗的可能不少,但一百個成就一兩個,一個新興的大公司就會成長起來,過去的投資都可以得到回報。對這種“洋返鄉創業者”的政策和經費,現在也可以給予“大學生農民工”。
目前大學生返鄉創業尚在起步階段,存在著不少難題,如國家層面針對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實不到位;創業培訓體系尚未成形;創業后的孵化機制薄弱,等等。要促進大學生回鄉創業,需要各級政府通力合作,從資金支持、政策保障、財政優惠、公共服務、投資環境等各個方面,為回鄉創業建立全面的保障體系,并在國家層面設立大學生返鄉創業基金,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和才華,引導他們長期留在農村,積極建設農村新家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