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美國的極客文化已經發展了差不多50年,從最早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Apple II電腦開發者史蒂夫·沃茲尼克,Viaweb 創始人、 Y Combinator投資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格雷漢姆到后來的馬克·安德森、埃文·威廉姆斯、楊致遠,再到今天的扎克伯格,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給 “Geek”這個新詞賦予新的內涵。
而在中國,站長文化興起至今不過十來年,受制于環境和自身條件,上一代站長群已走到衰落盡頭。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遍地都是機會,甚至會比10年前的桌面互聯網更讓年輕人興奮。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創業家》采訪了康盛創想創始人戴志康,CNZZ創始人蔡文勝,58.com創始人姚勁波,一聽音樂網創始人杜雪騫,深圳博雅創始人張偉,落伍者社區站長董勤峰,藍色理想社區站長曾沐陽,江蘇暨陽社區站長許政,杭州19樓社區總經理林煜,k666、快典網站長郭吉軍,天津百麗吧女性網站長崔怡,重慶購物狂網站站長高櫻等超過10位互聯網站長或曾經的站長。我們還見到了美國最頂尖的極客代表Paypal的技術創始人馬克斯·萊文奇恩,以及謝文等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
我們相信,一個草根站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會不會如1951年“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告別演說時所言:“老兵永遠不死,他只會悄然隱退……”
新時代的站長精神又將如何孕育而出?
第三類人
第一撥兒做站的人為什么愿意在互聯網上做,他往往是在線下放不開的人,他可能溝通有問題,如果要組建一個團隊,這種性格也會成為一種短板。——姚勁波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站長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群?
“站長”一詞源于英文“Webmaster”,原意是“網絡管理員”,是誰將這個偏技術的詞翻譯成站長已經無法考證,據戴志康回憶,1996年他上惠多網絡時就有這個稱呼,并且其中不少的站長日后都成為互聯網領域的風云人物,比如當時馬化騰是深圳Pony-soft站站長,求伯君是珠海西點站站長,王峻濤(老榕)則是福州站站長,在當時,“站長”更多的仿佛是一個技術高超的網絡俠客,虛擬世界在現實中的聯絡人,而今天,我們再談論站長時,更多的則是從商業的視角。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互聯網大潮席卷中國,以張朝陽為代表的留洋“海龜”成為這股浪潮中最耀眼的數字英雄。新世紀以來,馬化騰、馬云、陳天橋等本土精英穩定而持續地崛起,成為更強大的弄潮兒,“海龜”與“土鱉”們是中國互聯網的主流面孔,他們定義了中國互聯網的格局與走向,但是除了這兩類人之外,中國互聯網的商業世界中還有第三類人,他們就是個人站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