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海龜”,還是“土鱉”,他們在創業之前,都已經在社會上證明了自己,甚至可以說是屬于精英階層,丁磊出身于電信系統,張朝陽、李彥宏是美國“海龜”,陳天橋則曾是國資企業的年輕高層,馬化騰在高科技公司做到技術主管,馬云則是大學老師。而個人站長則不同,他們在開始上網沖浪的時候,遠不是社會精英。比如李興平只有初中文化,在做hao123之前的工作是裝電腦,管網吧;戴志康大學有15門功課不及格,蔑視大學教育;蔡文勝高中畢業就退學做生意;杜雪騫大二就被學校開除;郭吉軍初中畢業,做過鉗工,擺過地攤;董勤峰職高畢業,打一份普通的工。簡單來說,很多站長開始做互聯網之時,并沒有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成功,或者站長們本身就并不喜歡、也不適應那個價值觀。
2000年以前,是互聯網萌芽期。個人站長純粹以興趣為出發點,制作簡單的網頁,只為同好交流和展示,沒有收入也充滿激情。
戴志康做Discuz!只是覺得BBS可以讓素不相識的人交流,做這種社區軟件很有成就感;董勤峰將70多篇找國外免費空間的攻略貼出來,只是希望給新手一些幫助;曾沐陽做藍色理想是希望給網頁設計人員一個交流的空間;許政在現實中衣食無憂,做暨陽社區不過是滿足自己馳騁網絡的愛好;郭吉軍更簡單,只是覺得網絡很自由,就申請了一個免費空間做了起來,喜歡而已,沒有什么其他理由。
2000年~2005年,草莽英雄出頭的年代,站長們單槍匹馬,憑借著對草根用戶需求的把握,生猛地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應用和服務,比如李興平的hao123網址導航站、華軍的軟件下載站等,一些擁有流量的個人站長們開始獲得不菲收入。
2005年至今,這是一個全面商業化的時代。站長群落開始走向分野,少數具備自我進化能力的站長開始獲得風險投資,組建團隊,尋找贏利模式。
2010年5月29日,第五屆互聯網站長大會,超過2500位站長涌向北京東三環邊上的長城飯店,遠遠超過了會場的容納能力,連飯店大堂和門外都擠滿了翹首以盼的人群。當演講嘉賓唐駿、李開復到場的時候,都獲得了偶像明星式的待遇,掌聲雷動。
這讓互聯網資深觀察者謝文有些生氣。“很多參會的站長根本不是什么創業者,我是覺得他們在現實社會當中都沒有什么立足之地,卻整天在互聯網上做夢,像狂歡一般在創業,不是很奇怪嗎?創業應該是很寂寞的,也是很大的付出,不是現在動不動就說我怎么不賺錢啊,你憑什么賺錢啊?硅谷有無數的人根本沒有賺到錢,但他仍然是非常好的創業者,這種意識差太多了。”
“變現”是一顆毒藥?
2005年以后,個人站越來越不好做了。個人站雖然做了幾萬個,但最終能夠成為商業站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會拿到風險投資,做強做大,其他的就只能淹沒掉了。——蔡文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