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大企業集團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脊梁。目前,國外企業集團發展趨勢如何?怎樣發展好我國的大企業集團?
近年來,國外企業集團發展呈現一些新趨勢。一是網絡化。傳統的企業集團靠資本、人事等結合,而企業網絡則是靠信息通信網絡聯合。目前,雖然標準的企業網絡尚未形成,但具有企業網絡特點的混合型企業集團和分散型企業聯合體已經出現。這種企業集團和聯合體中沒有核心層,集團中的每個企業都是獨立的經營實體,統轄集團的中樞是信息交流和協調系統。二是金融資本化。工商企業與金融企業的聯合與融合日益加深。三是國際化進一步發展。跨國公司正將觸角伸向可能達到的任何地方。四是聯合化。企業集團是企業聯合的最高形態,而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集團之間開始了新的“強強聯合”——在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進行聯合。
我國的企業集團大多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大型國有企業發展而來,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任務尚未徹底完成,又面臨著國際企業集團發展新趨勢帶來的挑戰,亟須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進一步推動政企分開,使企業集團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我國不少企業集團質量不高、“集而不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企不分。在傳統體制仍然產生影響的情況下,許多行政機構對企業發號施令,卻不對決策后果負責。所有權的各項權能(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高層經理人員任命權等)被不同部門分割,實際上架空了所有權。而每個部門行使的那部分所有者權能由于與其他權能割裂,變成了各個部門自己的權能,服從于本部門的發展目標和利益。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組織形態,而科學的治理結構是公司制企業的重要特征和優勢所在。因為公司制企業可以使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通過建立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和管理機構、監督機構,形成各自獨立、權責明確、相互協調和制衡的關系,實現決策體制和機制的科學化、民主化。國有大中型企業應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進行公司制改革,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運作。
打破條塊分割,促進企業集團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發展。企業集團跨地區發展,是在更大范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客觀要求,也是發展規模經濟的必要條件。企業集團跨部門發展,是適應現代市場競爭向全方位競爭發展的要求,更是推動生產要素在部門間合理流動、變部門資源優勢為企業集團優勢的需要,有利于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實現多元化經營,形成綜合化功能,獲得綜合經濟效益。企業集團跨所有制發展,把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優勢聚集到企業集團中,有利于形成新的生產經營優勢,有利于各種經濟成分互補互促、共同發展。
理清發展思路,合理確定企業集團發展戰略。首先,明確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變化,明確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并根據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其次,確立正確的發展目標。發展目標應切實可行,不能過高,也不宜過低;同時,注意把量的擴張與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第三,把握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集團發展除了要有資本優勢,還要有市場、技術和人才等優勢。企業集團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尋求發展機會和生存空間,就應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研究制約自身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條件,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來創造新優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