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是一家剛剛成立不到13年的公司,曾經是創新的代名詞,如今已經遇到成長瓶頸,遇到反壟斷的困惑。“這就是互聯網產業的特征。”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李智認為,互聯網就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產業,機會稍縱即逝,需要不斷有效的創新,才可能保持行業地位。
在 IT時代,成立于1975年的微軟,因為軟件授權商業模式而一舉成功,并且這一成功可以維系很多年。1995年,微軟已經意識到互聯網將改變世界,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業務,先后推出IE瀏覽器、MSN以及.NET戰略,但這些都沒能使微軟真正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2000年之后,因為一個個互聯網明星誕生,一個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成功,使微軟變得不安。成立了25年的微軟陷入中年危機。就在2000年,史蒂夫·鮑爾默被任命為微軟首席執行官,接替比爾·蓋茨的職位,以期扭轉局面。但微軟的創新,始終沒能在互聯網領域再次創造奇跡。
互聯網時代,創新更替的速度在不斷被加快。在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中,曾經引發全球關注、成為市場最大或是股價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大多很快失去光環,淡出人們的視野。
20世紀90 年代末期,AOL 壟斷著北美撥號上網業務。在網絡接入業務每況愈下的時候,AOL找到了新的方向:把自己定位于門戶網站。但是,與時代華納的合并,AOL本想豐富其內容資源,但卻因為內部沖突而失去了內容優勢。AOL的失敗并不是沒有看到方向,只是采取的戰術出了問題。
雅虎躥紅的速度令人吃驚。這家1994年創立的公司,1995年就成功上市,上市第一天的市值就達到5億美元;而1995年雅虎的營業額不過130萬美元,實際虧損63萬美元。雅虎抓住了郵箱和門戶網站的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門戶和最大的郵箱服務商。當時的雅虎也看到了搜索是下一個富礦,為此雅虎在搜索上投入很大的研發力量,并且花巨資進行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收購。雅虎的搜索技術在當時算得上非常領先。但因為當時廣告業務發展非常好,雅虎對于找到搜索的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并不那么迫切。2000年之后,雅虎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也一蹶不振,即使創始人楊致遠重返CEO的職務,對雅虎也于事無補。在拒絕微軟460億美元的收購之后,雅虎的價值更是在不斷下跌。
創辦于1995年9月的eBay以做C2C拍賣平臺起家。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eBay模式得到用戶認為,取得快速發展。2004年12月,eBay的股價到達最高點,成為市值第一的互聯網公司。但隨著網購越來越成熟,形式越來越豐富,eBay的拍賣方式逐漸被邊緣化。目前,與最高點相比,eBay的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80%。不過還好,PayPal支付還可以支撐eBay一段時間。很快,2005年2月,谷歌取代eBay成了市值第一的網絡公司。
MySpace使得互聯網社交興起。創立于2003年的MySpace,巔峰時期全球用戶數超過1億,風光無限。但在2005年被默多克收購后,MySpace走上明星路線,而粉絲與偶像之間并不存在真正的社交,很快被從校園起步的facebook所取代。
現在令人擔心的是蘋果和谷歌。
蘋果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公司勢頭非常之好。但它最大的隱患在于,公司的創新過度依賴一個人 創始人喬布斯。2011年1月17日,喬布斯向5萬名蘋果員工發信,正式宣布再次告休,業界無不但心蘋果將會失去創意與精神領袖。失去喬布斯,蘋果將會怎樣?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所有投資者、蘋果員工、競爭對手、用戶的頭頂。
原本還算年輕的谷歌,也早早顯露“大公司病”,創新開始緩慢,其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正在被facebook、Groupon、Twitter所代替。谷歌能否被更長時間記錄在互聯網歷史上?facebook、Groupon、Twitter誰能成為下一個最耀眼的明星?隨著互聯網歷史被改寫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在都成為未知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