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2年的20年間,匯率由36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約8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4倍,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8:1升值到2:1,有多少中國企業可以生存?”
6月26日,中歐-成為2011年創新中國高峰論壇上,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邀請,日本知名管理學者大前研一如此設問開篇,呼吁在場的中國企業家要創新,攀爬產業鏈的高端,而不要沉迷于掙快錢。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在經濟上開始稱雄世界,當美國產品面對日本產品節節敗退時,被稱為“日本戰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打破了西方關于日式管理的種種神話,獨具一格地提出了日本的戰略思想藝術,他的《戰略家的思想》一書由此而成為經典。
他的戰略思想,跳出了西方熟悉的數量經濟學分析模式,以最簡潔的顧客、公司和競爭者三者關系作為戰略框架,強調戰略中的直覺和洞見,揭示了日本企業戰略的獨特性。
他還是管理時尚的追逐者和制造者,在專業主義、M型社會、全球化、知識經濟等方面有著大量著述,在不同的時代熱點問題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全球商業管理界掀起過一陣陣大前旋風。
演講過后,就創新和老齡化的話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無論演講或接受采訪,大前研一沒有太多學術化語言,更喜歡舉實用的例子。“指導創新,要給出實實在在的例子”,這是他傳授年輕人創新心得的法門。
創新動能
《21世紀》:最近10年,蘋果公司的輝煌與索尼、東芝的平淡無奇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人感覺日本企業現在的創新能力不如以前了,為什么?
大前研一:創新的動力,我認為首先要歸功于個人。蘋果公司今日的成功,能創造這么巨大的革新,首要應歸功于史蒂夫·喬布斯。不是所有美國公司都有創新精神,是喬布斯給蘋果帶來了創新。當初,他離開蘋果的時候,蘋果筆記本業務做得并不好,等他回來,想出這些創意,蘋果才重新起死回生。
除了人的問題,還有時機的配合。如果喬布斯在20年前推出iPod或者iPhone,肯定賣不出去。蘋果的成功,正好是人和時機匹配得好,兩者結合了起來,并不是說,美國公司整體就比日本企業有創新精神。
其實,日本公司依然在創新的,比如日本手機領域的創新就非常多,能夠結合錢包、車票和游戲的功能,可惜它太根植于日本的本土文化,這些設計都不能出口,諾基亞、中國移動等很多公司都曾想照搬類似做法,但發現并不適合在別國推廣。另外,在日本餐飲業,“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有很多創新做法。
《21世紀》:倡導創新精神固然重要,此后又應該如何使之落地?
大前研一:中國政府一直在講創新的重要性,這值得贊揚,但是,嘴巴上強調創新的重要性,遠沒有想出一個好點子、好創意來得有價值。
我覺得,真正學習創新的唯一方式,就是舉出各種各樣創意、各種創新的例子,我剛在演講中就說了很多例子。比如,每天你都可以思考如何通過創新改變自己的生活,像電腦、照明、錢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思考創新的例子。創新的目的就是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享受。中國政府今天談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很遺憾,沒有給年輕人提供很多實際案例,讓他們喝到創新的“果汁”。
我個人比較喜歡幫助年輕人,方法就是給出很多具體例子和點子。我給你個啟發,下一代大的創新會發生在電視機和整個起居室的布置,你回去可以想想怎么做創新,下次我來檢查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