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做行業生態掌控者。通過吸附各類開發者、服務商資源,開放平臺可以增強用戶黏性、干預流量走向,進而提升其商業價值
這是這一邏輯,驅使中國互聯網行業突然進入了“開放年”。騰訊、百度、新浪、360、搜狗等互聯網業各路巨頭紛紛齊聲高唱開放,業內一下列出了20多個開放平臺。在互聯網用戶增長“人口紅利效應”減弱、企業自身擴張邊際漸顯之后,開放成為了新的最優發展方式。
平臺布局戰
入局的平臺搭建者們正各憑優勢努力吸附用戶,招徠合作方。
眼下,新浪微博的開放平臺已有了2億用戶,第三方目前已經引入約3500個第三方開發的應用,還有約七八千個應用正在申請進入開放平臺。
新浪CEO曹國偉還特地概括過這個平臺的六大商業模式,即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和數字內容收費。
騰訊開放平臺7月底向本報透露的數字顯示,這個集結了朋友網、騰訊微博、QQ游戲、QQ空間及Q+的平臺目前已有活躍用戶超過1.2億人,擁有超過8萬名注冊開發者,審核過4萬多種應用,其中個體應用單月最高分成已超過1000萬元。
奇虎CEO周鴻祎稱,從去年到今年360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斷創新開放,包括推動各個開放平臺的建立。眼下,360已先后推出安全桌面、極速瀏覽器、團購、游戲等開放平臺。有數據顯示,360安全瀏覽器一季度月度活躍用戶數達1.92億,用戶滲透率達48%。
也有繞開互聯網用戶層應用,一頭扎向底層的。不久前,盛大在線提出了學習亞馬遜,提供底層公有云計算資源平臺的計劃。
各家開放平臺齊齊鋪開,自然也會引發各類競爭。譬如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的競爭,又如360甚至要搶在老冤家騰訊之前半個月開個開放平臺大會。
艾瑞咨詢CEO楊偉慶認為,相比過去的產品線競爭,未來用戶平臺爭奪未來會更加激烈,也會上升到新的層面。
易觀國際CEO于揚則表示,實際上開放平臺恰恰凸顯了今天這些互聯網大型企業的野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