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周末:有不少人上了富豪榜,但很快“倒下”了。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柳傳志:所謂 “倒下”,有幾種可能。一種是在致富的方式上,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有所沖突。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企業(yè)一時的市值和股份達到了一定高度,但是沒有認真地制定長期戰(zhàn)略,或者企業(yè)的執(zhí)行能力不強。
解放周末: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
柳傳志:對,只能曇花一現(xiàn)。還有一種,這個行業(yè)正好是當時比較突出的,但是沒有為未來作足夠的投資。所以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就難以適應。
咱們今天談這個問題,其實對我也有啟發(fā)。未來我們所從事的行業(yè)一定要有一些基礎性特別強的、一般不容易被人撼動的行業(yè)。在美國,時興的產業(yè)有互聯(lián)網服務,像facebook (“臉譜網”)這種,但這種產業(yè)往往容易更換領先者。而農業(yè)、食品這種很基礎的東西,實際上在我國,目前還很少有誰能夠真正擔當?shù)闷饋。如果真正把這個做好了,你的地位就很難被撼動,所以還不如踏踏實實把這些做好。
解放周末:做大做強不是一句空話。
柳傳志:需要埋頭苦干。我曾經說過,不怕跟在別人后面吃土。 “吃土”就是賽跑的時候,跑在前面的人說:“你就在后面吃土吧!”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咱們必須踏踏實實地做,可能需要吃幾年 “土”。當然我們心里希望領跑,最起碼不要老跑在別人后面。
解放周末:想起您說過的另一個比方:只有你真的把自己鍛煉成火雞那么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他大。當你真像鴕鳥那么大時,小雞才會心服。
柳傳志: (笑,點頭)這段話也可以用來回應一些別人對我的吹捧。比如,有人夸獎我有多了不起的時候,我心里頭應該要明白: “我目前就是一只普通的雞,遠沒您說的那么大個兒!”但人們經常會自己以為大了。時常有一些跟我一同創(chuàng)業(yè)的同事說, “老柳,最近人家老夸我!蔽衣犃艘院罂傆X得,人家不是在挖苦你吧?有時候會是這樣的,你一定要非常明白自己的情況。特別是別人夸你的時候,要格外清醒。
■當不成喬布斯,也要每天前進100里
●看準了方向,一步一步地走。
●概括起來說,就是國際化規(guī)則、國際化管理和國際化人才。
解放周末:去年,史蒂夫·喬布斯去世,但他所創(chuàng)造的 “蘋果”產品依然炙手可熱,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 “果粉”行列。在您看來, “蘋果”為什么會風靡全球?
柳傳志: “蘋果”的成功,說明了喬布斯是這樣一種天才:一般的科學技術都是根據(jù)市場的需求來設計產品,而喬布斯能夠搶在前頭去激發(fā)市場的需求。這里面有他個人才能的成分,因為很多人都想這樣干,可是做不到,最后淪為自說自話。但喬布斯就執(zhí)著地這么做了,而且還贏得了市場。這一點是很 “神”的。
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不具備喬布斯的特質。那么什么是我們的企業(yè)能做到的呢?就是每天行軍100里,安營扎寨,然后吃飽飯,看好目標,第二天再行軍100里,繼續(xù)前進。
解放周末:每天前進100里。
柳傳志:對,看準了方向,一步一步地走?梢赃x一條比較安全的山路,一點一點地去逼近目標,后面的隊伍前仆后繼。也許這條路要走很長時間,第一代人走不完,把后面怎么走想好了,第二代人繼承理想,繼續(xù)往前走。還有一種方法是走險路,有可能3天之內就能一把登上去,但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摔下來。這就需要走路的人有特殊的能力,或者說天分。聯(lián)想走的基本上是前一種路線,把班子建好了,步步為營。
我非常佩服那些可以走險路的人,因為我自己不具備這樣的天分。但是我下面的人如果有這種能力,我會很樂意為他們開放某一個方面軍,讓他們去闖。不過這種行為只能占整個聯(lián)想的一小部分, “賭”的比例過大了,我就不干了。早年間或許可以試試,因為那時候我還光著腳嘛!現(xiàn)在我身上負著這么大責任,有那么多人跟著我,我沒法冒這個險。這可能跟我的性格和經歷有關吧。
解放周末:中國企業(yè)要 “走出去”、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yè),當前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柳傳志: (思考片刻)有比較多的問題。首先要對自己的行業(yè)規(guī)律、規(guī)則有深刻的認識,你得知道這活兒怎么干,否則出去了你怎么打得過人家?第二,現(xiàn)在咱們的民營企業(yè)在管理上還是比較粗糙的,如果要收購別人,管理上還需要更加精細。李書福對沃爾沃的做法,我覺得是可取的,就是先 “物理性并購”,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讓我們有一個了解和學習的時間。這是中國企業(yè)家需要積極努力的一個方面。另外還有一點,要有對國際化人才的儲備,比如國際規(guī)則、并購、語言等方面的人才,都是中國企業(yè) “走出去”所亟需的。概括起來說,就是國際化規(guī)則、國際化管理和國際化人才。
解放周末:中國企業(yè) “走出去”的戰(zhàn)略提了很多年,但真正成功的似乎不多。
柳傳志:在外國,有的店開了300多年,還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式的小面館,它志不在發(fā)展。但是中國的企業(yè)家還是比較要求上進的,往往不滿足于現(xiàn)狀,要發(fā)展。發(fā)展的路徑一般是兩條:一是走多元化的道路,做著做著就什么都做了,這種模式在東方世界比較常見。還有一種是走著走著,就要 “走出去”了。但是出去以后,由于對業(yè)務研究得不透徹等原因,往往只能在東南亞一帶轉,沖出亞洲已有一定困難,真正要和歐美的成熟企業(yè)抗衡,可能困難更大。所以,要 “走出去”、擴大業(yè)務發(fā)展,這是一個企業(yè)的追求,是天性,但是出去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把問題想清楚了,這是頭等重要的。
解放周末:還是 “方向”的問題。
柳傳志:沒錯。
■生活可以簡單點,目光應該深遠些
●歷史書看得多了,你知道哪些人的話可信,哪些人的話聽不得。
●口述歷史的做法就是讓不同身份的人都來說,努力地讓我們這個民族不 “失憶”。
解放周末:聽說您在思考大方向的時候,也會常常迷失自己生活中的小方向。比如有傳聞說您上完廁所出來,總是往錯的方向走。
柳傳志: (笑)有這么回事兒。
解放周末:跟大方向比,這類生活中的小方向沒那么重要?
柳傳志:這也挺重要! (笑)那是因為走錯了有人能幫我糾正過來,要是沒人給我糾正,那走錯了可就糟了!對我來說,工作之余,我回家以后生活很愉快,這個挺重要;我跟家里兄弟姐妹相處都很和諧,這也挺重要。
解放周末:看起來您對生活的要求不復雜。
柳傳志:該簡單的就簡單點。前面我說過,我對穿的不大講究品牌,對吃的要求也不高。有些事,我也很想學,但是沒有這個能力。比如,很多人試圖在各種俱樂部的酒會上培訓我,教我怎么品紅酒,喝來喝去我還是不會喝。有時候正兒八經地拿著個酒杯晃了半天,說實話我是真喝不出來好壞,沒那個水平。
解放周末:您是做企業(yè)的,又不是品酒師。
柳傳志:我倒是希望會, (笑)但就是學不會。
解放周末:您說您喜歡讀歷史傳記,每每讀了好書,還喜歡把作者請來,一起就書中的觀點進行交流。
柳傳志:是的。比如,我讀過一本書叫 《兩代軍人的對話》,是張愛萍的兒子張勝寫的。我就把作者請來了。因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打的是主戰(zhàn)場,那么共產黨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講這個問題的人必須具備幾個特點:第一,他得站到一定的高度,張愛萍當時是新四軍一個師的師長,他已經有說這個話的權力了。第二,這個人必須得坦誠,不能在書里文過飾非。第三,他還得有比較好的表達能力。好在這本書是他兒子寫的,夾敘夾議,帶有評論,我覺得寫得不錯。他的兒子得知我喜歡這本書也很高興,咱們就聊了一段。
解放周末:為什么喜歡看這一類的書?
柳傳志:讀史能夠給我一些啟發(fā),有時候做企業(yè)也是這么回事兒。但更多的時候我也沒想那么多,可能僅僅因為一本書的文字好,愛看。
看多了,也自然會有一些歷史的借鑒。比如說,我很佩服譚嗣同,為了理想命都不要了,快被砍頭了,還說 “快哉快哉”。我真的沒譚嗣同那種勇氣,我最多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解放周末:了解更多的歷史,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明白。
柳傳志:更明白自己的定位。還有一點,歷史書看得多了,你知道哪些人的話可信,哪些人的話聽不得。
解放周末:平時有時間看書嗎?
柳傳志:我現(xiàn)在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是聯(lián)想的工作,包括常規(guī)的運作、長期的戰(zhàn)略等等,這是我心里覺得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聯(lián)想的品牌宣傳,就是把我們做的這些事說出來,擴大影響,使得我們自己更有勢能。但在前一項工作還沒做好的時候,我做后一項工作有時會心煩。第三,是跟聯(lián)想關系并不大的、純粹應人之約的活動,這個分量會控制得相對少一點。
除了這些以外,才是屬于我自己的時間。首先我要求保證一定的體育鍛煉,因為我的睡眠是個問題。體育鍛煉非做不可,我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候嚴格到有點死板的程度。如果不打高爾夫球就練跑步機,但是在跑步機上跑比較枯燥,所以我還是更喜歡打球。而且我還喜歡“較真”,就是大家打個你高我低,然后記錄下來。我跟寧高寧、牛根生他們,都這么來來回回地打,這種方式讓我對打球更有興趣。我還和我太太一起打球,平常我們每天上午八點開場,打半場,兩個小時。跟她打不用計分,我既鍛煉了球技,同時又和太太聯(lián)絡感情,非常之好。
剩下的時間就用來閱讀。但是現(xiàn)在看東西會覺得累,有時候也聽聽MP3里的有聲讀物,聽點小說啊什么的,挺有意思。包括有些穿越小說也聽。
解放周末:穿越小說?您很時尚。
柳傳志:聽聽也有啟發(fā)嘛,了解了解現(xiàn)在年輕人的想法。
解放周末:有報道透露,您還資助了崔永元的口述歷史項目。這是出于怎樣的想法?
柳傳志:和看歷史傳記一樣,還是想以史為鑒吧。保持歷史的真實性非常重要,咱們現(xiàn)在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有時過于實用化了。既然把歷史當成鏡子,如果是個哈哈鏡,有什么用?所以,小崔作為一個民間人士,能夠花那么多時間來做這個事,是非常值得欽佩的。我一方面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另一方面對他這種精神表示敬佩。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所以我還要進一步支持小崔的這項工作。
解放周末:說到未來,您曾經寫過一封留給100年后中國人看的信?
柳傳志:那是2007年應楊瀾之約,作為100個受邀者之一寫一封信給100年后的中國人。
解放周末:您在信中說了什么?
柳傳志:一是告訴他們現(xiàn)在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現(xiàn)在的我覺得中國是什么樣子;二是關心一下關于未來的一些問題,比如,那時候中國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強大,在世界上排第幾。這是我現(xiàn)在想不清楚的問題。
中國有這么多人,口述歷史的做法就是讓不同身份的人都來說,努力地讓我們這個民族不 “失憶”。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當中,我總體來說應該算是有一定見識、經歷和一定 “噸位”的一個,那我就更應該如實地把我的感受說出來,讓后人知道。
我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有一次正值世界杯足球賽,那些在美國生活的蘇格蘭人、荷蘭人……立刻就聚集起來,為各自的祖國加油。
我覺得對于一個人來講,老祖宗還是很重要的。哪怕你今后是外國籍的,中華民族強大與否,同你在國外的地位也有太大的關系。
中國的未來會怎樣?我覺得,只要朝著改革開放的方向走下去,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那就是前途無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